词类划分的认知心理基础
本文关键词: 词类划分 符号主义 联结主义 认知心理 百科知识网络 出处:《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词类划分是符号主义认知模式下为满足输入符号的有限性要求而对开放的语义集合所做的有限化改写,它以舍弃语义细节为代价,是一种不完善的语法分析方法。联结主义的语言模型建立在广泛的概念关系网络之上,它承认语义无限状态的合理性,认为意义的价值取决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而只描述语义和语义间的关系,不切分语义。百科知识网络以描写广泛语义关系为主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部分语法功能,为语法研究摆脱词类划分的困境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Abstract]:The partitioning of parts of speech is a limited rewriting of the open semantic set in order to meet the limited requirements of input symbols in the semiotics cognitive mode, and it is at the expense of the semantic details. The language model of connectionism is based on a wide network of conceptual relationships, which recogniz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infinite state of meaning and holds that the value of meaning depends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which it is located. Therefore, it only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 semantics, and does not divide semantics. Encyclopedic knowledge network can replace some grammatical functions to some extent by describing a wide range of semantic relations. It provides a possible way for grammatical research to get rid of the dilemma of classific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家煊;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晁瑞;;ABB状态词构式的结构整合与意义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刘向东;;汉语词类划分的分歧与和解——来自生成语言学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储泰松;;普通话拟声词的语音规律及其例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高志胜;;现代汉语让步连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陈颖彦;;浅谈“很+名词”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6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方寅;;也谈动量词的语义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8 王月萍;;“可是”的语法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路崴崴;;“V一下”结构语义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晓筱;;词类标注实证研究——以“体贴”一词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5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现代汉语解注关系并列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龚玉婷;复合名、动、形的功能转指及转喻的单向性优势[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美丽;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性误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王晓荟;指示代词“本”和“该”对比及教学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靳海强;古今汉语名词动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荣亮;《颜氏家训》时间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田志君;英汉形容词性基本颜色词语言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程一飞;“非X不Y”及其相关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万小罗;现代汉语物体名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煜林;现代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相互转化认知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承铭;;认知科学的兴起与语言学的发展[J];国外语言学;1993年01期
2 李平;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2年03期
3 吴长安;;“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3期
4 沈家煊;;关于词法类型和句法类型[J];民族语文;2006年06期
5 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6 徐枢;谭景春;;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的说明[J];中国语文;2006年01期
7 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毓林;;关于等价功能和词类划分的标准[J];语文研究;2006年03期
2 金清子;;关于划分词类的标准[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张海涛;;不同理论指导下的汉语词类划分标准[J];语言与翻译;2007年04期
4 刘向东;;汉语词类划分的分歧与和解——来自生成语言学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成善祯;传统词类划分的弊端[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6 韩晋;词类划分问题再认识[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7 马晓红;;以功能学说建构的词类体系[J];语文学刊;2009年22期
8 徐杨;;从中西词类划分的区别看中西语言的差异[J];神州;2011年23期
9 范俊军;中西词类二分学说史的比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郭锐;;汉语词类划分的论证[J];中国语文;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关于汉语词类系统历史演变的思考·提纲[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樊景华;;“品味”一词的词类标注问题——一项基于语料库的个案研究[A];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研究——第二届中西语言哲学高层论坛暨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论文集[C];2013年
3 陆嘉琦;;漫议汉外词典中的词类问题[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惠玲;韩国语词类学的历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徐艳华;现代汉语实词语法功能考察及词类体系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蔡昕;基于分布信息的汉语词类获得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李宾;词类功能游移的认知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燕;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柴怡芳;现代俄语词类领域中的过渡现象[D];河南大学;2014年
5 刘亚杰;名、动、形词类标注分岐的考察与处理[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王雨玮;词类直接转换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汪锦绣;从两部词典看词类标注[D];安徽大学;2007年
8 李洪霞;《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词类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49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4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