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实体首现信息和指称的错配效应

发布时间:2018-03-03 17:43

  本文选题:语篇 切入点:叙事 出处:《当代修辞学》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叙事语篇中,实体首现(实体在语篇中第一次出现)在传递不同类型的信息时,会使用不同的指称形式,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规律。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会出现和对应规律不同的错配情况,这种错配具有特殊的语篇功能和修辞效果。常见的错配有三种类型:一是叙事起始句中的有意提前指称具有"起点预设"功能,可以触发作为背景的叙事起点信息,起到"奇句夺目,一见而惊"的修辞效果。二是对人物的有意提前指称具有"主角标记"功能,能让读者快速明确地识别出故事的主人公。三是发话人为了急于证明表述的真实性而使用提前指称,从而导致"信息过剩"。实体首现信息和指称的错配源于语篇的需求,其产生和理解都依赖于特定的语篇环境。
[Abstract]:In narrative discourse,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the entity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the entity in the text) will use different forms of reference when transmitting different types of information, and there are certain corresponding rules between the two. However, in a specific context,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inform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corresponding law, mismatch has special textual function and rhetorical effec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errors: first, the intentional presupposition in the narrative beginning sentence has the function of "starting presupposition". It can trigger the starting point information of narration as background, and play the rhetorical effect of "strange sentence dazzling, surprise at first sight." the other is that the intentional early reference of the character has the function of "leading character mark". It allows readers to identify the protagonist of the story quickly and clearly. Third, the speaker is anxious to prove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statement by using an early reference, which leads to "information overcapacity." the mismatch of the entity's first-appearing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 originates from the need of the text. Its production and understanding depend on specific textual contex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1JZD036)的资助
【分类号】:H15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章大鹏;吕美玲;陈芝兰;李国民;汪海林;;E.coli MutS蛋白与错配DNA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丹江;人才错配也是大材小用[N];中国化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王继高;金融资源出现错配 防风险仍将延续[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3 银河证券;金融资源错配阻碍经济转型[N];中国证券报;2013年

4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 付鹏;化解资产和债务错配 引导资金去它该去的地方[N];证券日报;2013年

5 李现实;用市场化改革化解金融资源错配[N];经济日报;2013年

6 赵文龙;保险产品与消费者错配风险亟待解决[N];中国保险报;2011年

7 记者 孟扬;中小银行存贷期限错配进一步凸显[N];金融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张敏;资源错配滋生“天价学区房”[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记者 何安;“乌龙指”或致资金错配 市场平复还需时间[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10 邮储银行金融同业部 周琼;银行理财期限错配的原因探解[N];中国邮政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永伟;资源错配:问题、成因和对策[D];北京大学;2013年

2 张佩;中国的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中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期限错配风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朱烈;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错配的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3 窦春娇;钌多吡啶配合物对剪式G:A错配核酸的识别[D];山西大学;2010年

4 刘迪s,

本文编号:1562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62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8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