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方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

发布时间:2018-03-11 06:38

  本文选题:方言接触 切入点:源方言 出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是指由语言或方言之间的接触导致的,方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结果及表现有语法成分的替代、增加、融合和叠置等。在同义语法成分中,使用最普遍的成分容易被异方言所借用,当语法成分被借用后,句末位置相对容易吸收源方言的对应成分,并呈现出由句末向句中扩散的趋势。多功能语法形式借用或退出时,其不同用法并不是同时被借用或退出。方言间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机制主要有语法借用、接触引发的语法化和构式拷贝。
[Abstract]:The grammatical evolution caused by contact is caused by the contact between languages or dialects. The result and manifestation of grammatical evolution caused by contact in dialects include the substitution, addition, fusion and overlay of grammatical element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omponents are easily borrowed by different dialects. When grammatical elements are borrowed, it is relatively easy to absorb the corresponding elements of the source dialects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and present a tendency of spreading from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to the sentence. Different usage is not borrowed or exi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ain mechanism of grammatical evolution caused by contact between dialects is grammar borrowing, grammaticalization caused by contact and constructional cop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湘语与西南官话接触演变研究”(16BYY045),项目负责人:王春玲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华勇;李雅伦;;廉江粤语“头先”和“正”多功能性的来源[J];中国语文;2014年04期

2 吴福祥;;结构重组与构式拷贝——语法结构复制的两种机制[J];中国语文;2014年02期

3 李如龙;;论语言接触的类型、方式和过程[J];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4 吴福祥;;关于语法演变的机制[J];古汉语研究;2013年03期

5 罗昕如;刘宗艳;;方言接触中的语序个案考察——以桂北湘语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6 钱乃荣;;SOV完成体句和SVO完成体句在吴语中的接触结果[J];中国语文;2011年01期

7 彭晓辉;;“们”的竞争演变过程:汉语语法的词汇扩散[J];南开语言学刊;2010年02期

8 江荻;;回辉语揭示的语言接触感染机制[J];民族语文;2010年06期

9 徐世璇;;土家语语音的接触性演变[J];民族语文;2010年05期

10 龚娜;罗昕如;;湘语在广西境内的接触与演变个案研究——以广西资源话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荣;汉语方言深度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玲;;方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殷成竹;;法语对英语语法的影响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3 陈鹏飞;;豫北晋语的异源复合构词现象[J];南开语言学刊;2016年02期

4 王倩;;汉语动源副词研究综述[J];励耘语言学刊;2016年03期

5 田膂;;宋本《玉篇》方言词的历时考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6 张谊生;;试论“有加”的附缀化与“X有加”的构式化[J];中国语文;2017年03期

7 肖亚丽;龙向平;;黔东南方言与侗语、苗语的语法接触现象[J];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12期

8 陈晓蕾;陈文博;;构式语法化与语法构式“各种X”的显现[J];当代修辞学;2016年06期

9 黄燕旋;;揭阳方言言说动词“T~”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16年06期

10 黄婧;;湖北巴东方言“到”的多功能性及其语法化[J];荆楚学刊;201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蒋协众;湘方言重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桂亮;汉语方言完成体标记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芙;汉语方言否定范畴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庐静;福建永安地方普通话共时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王芳;重叠多功能模式的类型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6 樊友新;从事件结构到句子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如龙;;论混合型方言——兼谈湘粤桂土语群的性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吴福祥;;试说汉语几种富有特色的句法模式——兼论汉语语法特点的探求[J];语言研究;2012年01期

3 吴福祥;;粤语差比式“X+A+过+Y”的类型学地位——比较方言学和区域类型学的视角[J];中国语文;2010年03期

4 庄初升;;清末民初西洋人编写的客家方言文献[J];语言研究;2010年01期

5 吴福祥;;南方民族语言动宾补语序的演变和变异[J];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02期

6 吴福祥;;南方民族语言关系小句结构式语序的演变和变异——基于接触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分析[J];语言研究;2009年03期

7 吴福祥;;语法化的新视野——接触引发的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8 吴福祥;;南方民族语言处所介词短语位置的演变和变异[J];民族语文;2008年06期

9 吴福祥;;南方语言正反问句的来源[J];民族语文;2008年01期

10 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林;东莞粤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叶祖贵;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建军;河州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蔡国妹;莆仙方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彦;梁山方言音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徐越;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石庆;达斡尔语名词语法成分的重叠[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06期

2 项梦冰;连城(新泉)话相当于北京话“的”字的语法成分[J];方言;1989年01期

3 许德楠;;口语句子中“吞”掉语法成分的现象[J];语文研究;1984年04期

4 孙德金;;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语体及个人风格对比考察[J];对外汉语研究;2010年00期

5 ;语法小辞典[J];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03期

6 袁海霞;;跨方言语法比较的方法、视角及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曹成龙;;试论文化对语法形成及特点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8 孙德金;;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界定问题[J];汉语学习;2012年06期

9 吴福祥;;关于语法演变的机制[J];古汉语研究;2013年03期

10 董志翘;;略论“中”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婷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听力教学语法讲解技巧、习题设计研究[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陈宗利;;外置=移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丽艳 商务印书馆汉语出版中心;追根探源创新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苏培成;一个产生不久的后缀“门”[N];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兆惠;两汉语法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峰;“X真就Y”构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江洁;建瓯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珩;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二三年级本科生语法偏误比较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兰茜;论汉语动词“为”的语法化[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5年

5 赵一凡;半个世纪中两岸三地语法的发展与变异及其规范化对策[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彭吉军;“X不X”结构的语法化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郝双双;“看”的语法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璐;“与”的语法化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许响玲;语法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叶玲;现代汉语“那样”一词及其语法化表现[D];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597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97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c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