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绪尔符号学的认识论基
本文选题:索绪尔 切入点:符号学 出处:《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索绪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能指-所指"的二元对立。但人们往往将其理解为反映或表达的关系,即"所指"被理解为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或对预先存在的概念的表达。然而,近年发现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手稿》充分证明:索绪尔符号学的认识论基础既非唯物反映论,亦非先验理性论;他所说的"所指"既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是先于语言符号的概念的表达。为此,索绪尔严格区分了"内在现象"与"外在现象",其中,"外在现象"指客观事物和先于语言符号的概念,而"内在现象"才是其"所指"。索绪尔认为,能指与所指在语言符号之外或语言符号之前并不存在,它们是语言任意创造的,因而它们是同质的,都是"内在的精神"现象。
[Abstract]:One of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Saussure's structuralist semiotics is the duality of "signifier-signified", but it is often understood as a relationship of reflection or expression, that is, a reflection of an objective object. However, Saussure's manuscripts of General Linguistics found in recent years fully prove that the epistemological basis of Saussure's semiotics is neither materialistic reflection nor transcendental rationality; What he said was neither a reflection of objective things nor an expression of the concept of linguistic symbols. Saussure strictly distinguishes between "internal phenomena" and "external phenomena", in which "external phenomena" refer to the concepts of objective things and preemptive language symbols, while "internal phenomena" are its "references". Signifiers and signifiers do not exist outside or before linguistic symbols. They are created arbitrarily by language, so they are homogenous and are both "inner spiritual" phenomena.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SKQY201336)
【分类号】:H0-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肖娅曼;;纯粹任意性原则与纯粹的价值系统——纪念《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90周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肖娅曼;;一种理性主义对另一种理性主义的批判——索绪尔关于语言的“价值系统”观的哲学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娅曼;;超越轴心期的“词源”语源观预设——开启语言学的再创时代[J];符号与传媒;2013年01期
2 徐来娟;;语言层次观——从索绪尔到韩礼德[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翟少锋;;中国运动员在劳伦斯世界体育奖上获奖情况的符号学解读[J];传播与版权;2014年02期
4 霍红;张绪忠;;拉康符号学视域下换喻与隐喻的关系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张士东;彭爽;;表层任意性和深层理据性的辩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王宁;;论汉字与汉语的辩证关系——兼论现代字本位理论的得失[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周晓平;;民间文化和语境的回归——以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为研究重点[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王景科;颜水生;;重续传统与想像现代——论白话文运动的现代性[J];东岳论丛;2013年12期
9 方永斌;;社会语言学视角下“XX体”类新词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谢刚;吕明臣;;语言符号价值的哲学探索[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晋晋;;反符号学视野下的语词与形象——以詹姆斯·埃尔金斯的形象研究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2 李启军;;影视明星的符号结构与价值结构——影视明星符号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一[A];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C];2005年
3 李祥林;;对中国文化雌柔气质的发生学考察[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4 甘莅豪;;危机管理、危机公关、危机传播之辨析——一种符号社会学的考察视角[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5 温金海;;本体论视阈下的语言哲学流变——从索绪尔到维特根斯坦[A];第四届中西语言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建华;;符号学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传承[A];2014甘肃省体育科学学术论文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甘莅豪;;命名战:国际争端中的主权想象[A];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芳;《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徐来娟;英语学术讲座话语的评价及其语类结构[D];西南大学;2013年
3 童彦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玉勤;明刊戏曲插图本“语—图”互文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刘忠波;多重话语空间与中国形象的权力场域[D];南开大学;2013年
6 张希;消费社会的建筑神话[D];浙江大学;2014年
7 何英;鲁迅语文观及其实践[D];南开大学;2013年
8 何玉国;本原之思:身份认同与犹太文化—德里达解构论管窥[D];南开大学;2013年
9 白玉波;论非洲汉语强化培训教材的编写与使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晋晋;图像与符号[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一姝;移就辞格的认知机制探索[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彭金艳;《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文化主题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王珍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琼;齐泽克主体思想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5 刘然;行政文化传播主客体间的价值冲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瞿庆大;谈科技英语中从句的汉译原则与技巧[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郏晓龙;中亚留学生汉语课堂中教学媒介语运用的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8 田真贤;陈忠实中短篇小说论[D];湖南大学;2013年
9 刘秋文;微博意见领袖的身份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晶莹;基于对话理论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娅曼;索绪尔“价值”理论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聪;普通语言学述略[J];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2 肖洋;;英汉书写系统比较与普通语言学再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3 ;中文系部分师生讨论普通语言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年02期
4 二通;;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外语研究室初步编出《普通语言学专题外文文献索引》[J];语言学资料;1963年01期
5 群力;安炳浩;夏镇;范宏贵;;外国普通语言学期刊选介[J];语言学资料;1965年06期
6 廖平;;近两年苏联有关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和著作[J];语言学资料;1965年Z1期
7 魏人;;捷克普通语言学研究动向[J];语言学资料;1966年01期
8 伍铁平;;近十年苏联普通语言学中的若干问题(上)[J];语言学动态;1978年03期
9 伍铁平;希望汉语研究与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携手并进[J];汉语学习;1983年01期
10 龚群虎 ,马毅;读《普通语言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0年03期
本文编号:1610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10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