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主之谓”结构的话题性及相关问题
本文选题:话题结构 切入点:“主之谓”结构 出处:《古汉语研究》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探讨上古汉语里的"主之谓"结构,认为"主之谓"结构包含话题性,"之"前主语、"之"后谓语以及整个结构都可以被当作话题。其次,探讨"主之谓"结构可以充当话题的成因,指出"之"的事件化和提高指别度和可及性作用让主谓结构满足话题成分的语义语用特征。最后,从跨语言的视角讨论了系词由连接向话题标示的功能转变,以此说明"之"除了可以连接主语和谓语之外,还具有标示话题的作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in ancient Chinese, and think that the "subject" structure contains the topic, the "former subject", the "post-predicate" and the whole structur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topi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the structure of "subject and predicate" can act as the cause of the topic,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vent of "the subject" and the function of increasing the referential degree and accessibility enable the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to satisfy the semantic and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pic compon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langu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from linking to topic marking, which shows that "Zhi" can not only connect subject and predicate, but also indicate topic.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项目编号:12&ZD175)
【分类号】:H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世梁;;藏语和上古汉语中与■元音相关的音变过程比较[J];语言科学;2009年02期
2 朱力;;从《论语》的考察再论上古汉语系词的有无[J];求索;2012年11期
3 黄典诚;关于上古汉语高元音的探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徐德庵;;上古汉语中的系词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5 王克仲;;上古汉语“再”字的调查报告[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6 杨烈雄;;上古汉语判断句的结构特点和结构分析[J];惠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7 林端;上古汉语的去入关系[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郑作广;;上古汉语系词问题的思考与探求[J];河池师专学报(文科版);1990年02期
9 杨福绵;;反映在上古汉语多音字中的原始汉语前缀(英文)[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10 郝维平;上古汉语的“所”字新探[J];古汉语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逄方慧;;试论上古汉语“于”、“於”的发展及其用法——以出土文献为材料[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2 罗智光;;试论古无次清音[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迎泽;上古汉语及物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2 杨作玲;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露选;上古汉语“变化”类常用词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琛;上古汉语中晚期体词性成分作谓语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3 冯静;《诗经》中的拟绘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4 刘秀英;上古汉语“有”字句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吴丹;上古汉语“道路”类词语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6 胡明珠;上古汉语方位词所涵尊卑观念解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毛志刚;上古汉语因果连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孙冬妮;上古汉语助动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丽;上古汉语颜色词概述[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霍文杰;上古汉语“在”词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14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1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