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类型学视野中的自源文字研究刍议

发布时间:2018-03-16 11:12

  本文选题:类型学 切入点:自源文字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类型学视野中的自源文字研究,将主要通过综合、比较,归纳并探寻人类自源文字的类型特征和蕴含的某些普遍现象。目前研究界显露出的普通文字学与比较文字学意义上的共性意识和类型意识的淡薄,严重地影响了自源文字的深入研究。在各自源文字孤立研究已取得越来越大成绩的今天,在共性意识和类型意识的观照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一个目前亟需开展而又有可能开展的课题。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ology, the study of autogenic characters will be mainly through synthesis, comparison, This paper sums up and explores the type characteristics and some common phenomena contained in human autogenic characters. At present, the common consciousness and type consciousness in the sense of general philology and comparative philology are weak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in-depth study of self-source characters. Today, when the isolated study of their source characters has made more and more achievements, It is a subject tha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and is likely to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common consciousness and type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4BYY006)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3ZS046) 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QJTD14LQN01);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规划基金项目(2010114034)
【分类号】:H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白小丽;;对语境异体字的认识及其实质[J];华西语文学刊;2011年02期

2 刘丹青;;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丰娟;;试论东巴文化中的鬼魂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2 陈霞;;浅论东巴文化中的灵魂观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谢建防;;汉字发展方向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陈荣泽;;近十年汉语方言研究的新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王媛;;汉语动词方向性研究综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刘以焕;赓扬“四堂”又一“堂”——甲骨学五氏同“堂”——兼谈古文字的破译与释读[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7 李振中;肖素英;;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来源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8 陈永舜;;拼音化方向问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吕超男;;论双文制策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李敬国;;普通文字学的文字分类对象和分类方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红妤;;傈僳竹书仿拟机制试析[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马庆株;;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事业[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4 陈永舜;;“拼音化”与“两个凡是”[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5 李开拓;;拼音化——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长征路[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6 李晓亮;毛志刚;;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鸟类字比较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7 李玉玲;;传统“六书”与苏培成“新六书”比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8 杨薇薇;;借形字浅论[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黄月华;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9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f替,

本文编号:1619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19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9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