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数量表达方式的类型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8-03-20 02:02

  本文选题:数量表达方式 切入点:类型学 出处:《语言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的名量表达方式主要有8种,动量表达方式主要有9种。它们在不同语系、不同语序类型的语言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分布特征。各数量表达方式的要素之间存在多种对应分布的规律。数量短语在汉藏语系语言中呈互补分布,在阿尔泰语系则位于中心词的同侧。能用数词直接与名词或动词组合表示数量概念的语言,数词与数量短语的分布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如果一种语言中数词位于名词或动词的左侧,那么这种语言中的数量短语也位于名词或动词的左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数+量+名"式是由"数+名"式发展而来、"数+量+动"式是由"数+动"式发展而来的。"拷贝型名量"主要存在于用"名+数+量"式表示名量的语言中,"拷贝型动量"的存在则与其他动量表达方式并无必然的联系。拷贝型量词的句法位置与所在语言名量表达方式和动量表达方式是一致的。
[Abstract]:There are mainly eight forms of nominal expression and nine forms of momentum expression in minority languages in China. They are in different languages. Different languages of different word order types hav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many corresponding distributions among the elements of various quantitative expressions. Quantitative phrases are distributed in Chinese and Tibetan languages in a complementary manner. The Altaic language family is located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ntral word. A language in which numerals can be combined directly with nouns or verbs to express the concept of quantity. The distribution of numerals and quantitative phrases shows a high degree of consistency: if numerals in a language are on the left side of a noun or verb, the quantitative phrase in that language is also on the left side of a noun or verb. This indicat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at the "number name" is developed from the "number name" type, and the "number measure" type is developed from the "number action" type. The "copy type name quantity" mainly exists in the use of "name quantity". The existence of "copy-type momentum" is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to other forms of momentum expression. The syntactic position of copy-type quantifier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ressions of noun and momentum in their languages.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汉语言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动量表示法历时演变研究”(12BYY087)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动量构式的历时演变研究”(11YJC740045)
【分类号】:H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唐钰明;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探源[J];古汉语研究;1990年01期

2 金桂桃;;先秦时期的动量表达格式[J];长江学术;2013年02期

3 张建;;汉语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组合经济性[J];汉语学报;2012年04期

4 金桂桃;;汉语动量词的产生[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李宇明;;拷贝型量词及其在汉藏语系量词发展中的地位[J];中国语文;2000年01期

6 吴福祥;冯胜利;黄正德;;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J];中国语文;2006年05期

7 徐丹;傅京起;;量词及其类型学考察[J];语言科学;2011年06期

8 李讷,,石毓智;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的变迁与量词语法化的动因[J];语言研究;1998年01期

9 戴庆厦,蒋颖;论藏缅语的反响型名量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宏泉;;量词的性质和数量表达的核心——语序类型学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麻爱民;;近三十年两周金文语法研究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3 李小平;;《齐民要术》数量表示法[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夏宇;;《华阳国志》中的个体量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5 麻爱民;;试论“数量名”结构的来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艳惠,石毓智;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7 安丰存;安丰科;;汉语量词“匹”词源及语法化分析[J];东疆学刊;2011年03期

8 陈伟武;出土文献之于古汉语研究十年回眸[J];古汉语研究;1998年04期

9 金颖;;试论动量词“过”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问题[J];古汉语研究;2006年01期

10 刘海平;;五、六世纪名量结构和比较句的南北差异[J];古汉语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亚茹;;《鼻奈耶》量词研究[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季竞;;构式“VPt+QM+NP”中数量成分的多角度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6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吕红梅;现代汉语量词“个”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飞;上古到中古汉语有生名词语法功能的历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钱晨Z

本文编号:1636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36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8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