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恩施方言的被动标记“着”

发布时间:2018-03-21 08:05

  本文选题:恩施方言 切入点:“着” 出处:《汉语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恩施方言中最有代表性的被动句是由被动标记"着"构成的"NP_1+着+NP_2+VP"格式,主要表达不如意或消极的意义。动词"着"具有"遭受"和"使让"两类意义,本文从句法环境、语义转变、语音形式、因语法化而导致动词功能的衰变等四个方面讨论该方言中被动标记"着"源于动词的"使让"义,它的发展过程遵循了汉语史"使役→被动"的演变规律。
[Abstract]: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assive sentence in Enshi dialect is the form of "NP_1 Zhe NP_2 VP", which is composed of passive marker "Zhe", which mainly expresses dissatisfactory or negative meaning. The verb "Ze" has the meaning of "suffering" and "giving way". Semantic transformation, phonetic form and the decline of verb function due to grammaticaliz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dialect. The passive marker "Zhe" originates from the verb's meaning, and its developing process follows the "Chinese History". 鈫扵he law of the evolution of passivit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鄂西南三省市过渡地带方言文化研究”(编号:16FYY0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湖北中西片语言问题研究”(编号:2015JJD740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7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振羽;;“着”字被动句来源的多视角考察[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崔显军;张雁;;汉语方言中表被动的“着”论略[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孟玉珍;;黔阳方言的被动标记及其语法化过程[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 郑宏;;近代汉语“着(著)”字被动句及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布[J];语文研究;2006年02期

5 何洪峰;试论汉语被动标记产生的语法动因[J];语言研究;2004年04期

6 左林霞;孝感方言的标记被动句[J];语言研究;2004年02期

7 石毓智,李讷;十五世纪前后的句法变化与现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的形成——否定标记“没(有)”产生的句法背景及其语法化过程[J];语言研究;2000年02期

8 蒋绍愚;;把字句略论——兼论功能扩展[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9 李海霞;四川方言的被动式和“着”[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雄邦;;公路施工企业党群人才建设与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7年14期

2 万涛;;加强城市商圈党建工作的思考——以成都市春熙路商圈为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05期

3 孙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党群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6年18期

4 陶瑛;;公路养护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4年3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齐小林;;社会组织:密切党群关系的助推器[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2 李传兵;;新形势下创新党群工作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3 吉冬梅;;党群工作创新是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8期

4 李南山;;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机制建设[J];山西建筑;2012年25期

5 杨继刚;;党群工作如何精细化[J];才智;2011年24期

6 谢鹏举;;施工企业选才和用人管理分析[J];安装;2011年06期

7 苏蓓;;论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丁雨;吴永保;蔡志苏;孙建萍;别道学;;党群工作目标管理指标体系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2年07期

9 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哨兵;;被动标记“让”的多角度考察[J];语言科学;2008年01期

2 苏艳飞;;论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的分化时间[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3 何洪峰;试论汉语被动标记产生的语法动因[J];语言研究;2004年04期

4 邓永红;;湘南土话的被动标记和处置标记[J];汉语学报;2005年04期

5 耿言海;;论被动标记“吃”的语法化[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向柠;贝先明;;湖南武冈方言的被动标记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振来;;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功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柳丹丹;;长沙话被动标记初探[J];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9 曾庆安;;新化方言被动标记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刘利红;;被动标记“被”、“叫”、“让”、“给”语法化程度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迪;南城方言被动句及被动标记“着”“得”“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锐;被动事件的概念化[D];南京大学;2014年

3 吴燕;宁国话中的被动标记及其虚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帆帆;侗台语被动标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陈健;汉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与贵阳方言被动标记“着”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6 李东明;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苏艳飞;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王洁曼;“见”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D];温州大学;2007年

9 滕小毛;麻阳话“着”字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杨芳;枞阳方言中的虚词“着”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42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42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