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与“全球”对话中的身份认同定位——社会语言学学术写作和国际发表中的挑战和回应
本文选题:社会语言学 切入点:学术写作 出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就我国学者社会语言学学术写作和国际发表中的问题以及回应对策,陈述作者本人的一些观察和看法。文章指出,社会语言学较多具有应用社会科学的特征,对意识形态相对敏感,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相应的语言表述对"本土"与"全球"的对话构成了"客观"的挑战。从"主观"视角反思,我们在向国际学界呈现本土研究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研究身份认同的定位。这些身份认同不仅指所在国家、地区和文化,还包括政治意识形态、理论取向、研究方法和研究关系等多个层面;不仅包括作者本人,也包括目标读者群和目标出版物。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说自话、理论视角匮乏、立场缺失或错位、非黑即白、研究者貌似"隐身"等。展望未来,文章就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tates some observations and opinion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ciolinguistics academic writing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in China.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sociolinguistic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social sciences. The relative sensitivity to ideology, the difference of ideology and the corresponding language expression constitute an objective challenge to the dialogue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One of our major problems in presenting indigenous research to international academia is the orientation of identity studies. These identities not only refer to countries, regions and cultures, but also political ideologies and theoretical orientation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relationships include not only the author himself, but also the target readers and target publications. The current problems are mainly self-talk, lack o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bsence or dislocation of position, black or white. Researchers seem to be "invisible" and so on.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首届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2 ;社会语言学问题座谈会召开[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1期
3 郭熙;面向社会的社会语言学:理想与现实[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4 陈黎红;社会语言学概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5 心宇;;第四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满语研究;2005年02期
6 真田信治,胡士云;日本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轨迹[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7 ;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J];语言科学;2006年03期
8 魏铭;;北京大学召开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高一虹;;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高海洋;;南京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成立四周年庆典暨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1期)[C];2004年
2 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李艳华;;第四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年第1期)[C];2005年
4 汪磊;;中日社会语言学教科书比较研究:以郭熙、戴庆厦与真田信治的著作为例[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年第1期)[C];2005年
5 约翰·甘柏兹;高一虹;;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发展[A];中国社会语言学(2013年第1期)[C];2003年
6 徐大明;;编辑后记[A];中国社会语言学(2013年第1期)[C];2003年
7 ;本刊征稿、征订启事[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1期)[C];2004年
8 杨永林;;评Stephen Murray新著《美国社会语言学》[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9 ;发刊辞[A];中国社会语言学(2013年第1期)[C];2003年
10 杜争鸣;;关于翻译类研究生新增相关课程的几点思考与建议[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颖 罗静;国内首家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在南京大学建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驻苏记者陈韶旭通讯员罗静;实验室里研究“说话”[N];文汇报;2003年
3 孙金华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二系;社会语言能力与社会分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记者 巴依斯古楞;蒙古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锡林浩特举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彭宗平;北京话儿化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婷;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考察征婚广告的性别用语差异[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超;峰峰话语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梦琴;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的变化[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强薇;呼和浩特市街巷名称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5 冷雪莲;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CPSM命名机制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6 杜婷婷;《社会语言学》(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家齐;《社会语言学》(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琳琳;《社会语言学》(第八章)翻译实践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沈锞;《社会语言学》(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杨丹;《社会语言学》(第五章)翻译实践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60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6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