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中的话题研究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切入点:一对一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是一位老师面对一位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汉语教学。近年来,一对一教学逐渐成为汉语学习者的一种重要选择。一方面源于该模式自身个性化的教学特点,另一方面源于学习者需求的扩大和改变。对一对一教学的探究是对外汉语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随着一对一教学的发展,关于如何规范化、系统化该教学模式会越来越受到对外汉语学界的关注。本篇论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结合笔者的调查和实践,归纳了一对一教学的常规类型及影响该模式的主要因素。此外,笔者将话题引入一对一教学模式当中,总结了一对一教学中话题选择的分类和原则,同时对该模式下如何有效实施话题教学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谈论一对一教学、话题研究、话题应用到一对一教学当中的现状。论文从研究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几方面对论文选题做了综述。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分为六章详细论述。第一章主要谈论目前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常见类型。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和研究调查,将一对一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课后一对一语言伙伴、课外一对一语言辅导、一对一课堂教学。每种类型,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给出了相应的个案分析,通过个案分析体现每种类型的异同;第二章,重点讨论影响一对一教学的主要因素。影响教学的因素众多,笔者主要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场所四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母语为英语、韩语、俄语的学习者特点,并针对其特点给出了相应建议;第三章,重点谈论一对一教学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话题。先对话题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功能型话题、陈述性话题、观点型话题。然后归纳总结了选择话题应该遵循的原则。在论述时,结合恰当的例子给以说明,协助读者的理解;第四章探讨了一对一形式下的话题教学。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话题导入的六种方法。在话题的推进和结束部分,结合汉语的特点和话轮转换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五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一对一形式下的话题教学。第六章谈论了话题在一对一教学中的意义和局限性。分别从一对一模式和话题本身两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该章的分析,为一对一教学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帮助。第三部分为结论。归纳总结了本篇论文的主要观点和探究成果。
[Abstract]:One-to-on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is a planned teaching of Chinese by a teacher in the face of a student. In recent years, One-to-one teach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Chinese learners. On the other hand, it comes from the expansion and change of learners' needs. The exploration of one-to-on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field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study of TCF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ne-to-one teaching, how to standardize it, Systematiza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l will b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by the schola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author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general types of one-to-one teaching an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odel are summarized. In addition,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topic into the one-to-one teaching model and summariz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rinciples of topic selection in one-to-one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it gives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uggestions on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opic teaching under this mode.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mainly talking about one-to-one teaching, topic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pic application in one-on-one teaching. In the second part,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in detail.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mmon types of one-to-one teaching mode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The one-to-one teaching model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one to one language partner after class, one to one language tutoring after class and one to on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one-to-one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eaching, the author mainly from teachers, stud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Korean and Russian,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three focuses on one-to-one teaching. How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opic. Firstly, the topic is classified into functional topic, declarative topic and viewpoint topic. Then it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selecting the topic. In chapter 4, we discuss the topic teaching in one-to-one form. Combined with our own experience, we summarize the six methods of topic introduction.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turn-swit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thods. Chapter five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limitation of topic teaching in one-to-one teaching. Chapter 6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limitation of topic in one-to-one teaching. It discusses the two aspects of one-to-one mode and the topic itself. ...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at chapter,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2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成立[J];中国语文;2000年03期
3 王新文;对外汉语新闻听读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4期
4 鲁健骥;“对外汉语”之说不科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4期
5 谭春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6 王永德;试论新形势下我省对外汉语人才的需求[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第一届对外汉语与修辞研讨会纪要[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9 ;《对外汉语研究》创刊启事[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3期
10 胡丹;谈对外汉语学习中的错误及如何纠正[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金铭;;“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柏亚东;;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词情况调查及分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秀婷;;对外汉语教学管理过程刍议[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4 郝晓梅;;试论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5 朱明媚;;浅谈对外汉语兼职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对策[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6 付玉凤;;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中的文化教学初探[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汪欣欣;;“变易理论”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曾小红;;有关对外汉语英汉翻译教材的思考[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谢晓燕;;基于语言稳态理论的对外汉语报刊教材词表更新[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东明;;试论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中外合作编写对外汉语新教材[N];光明日报;2008年
2 胡南;对外汉语推广要有市场化意识[N];光明日报;2009年
3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一 张亿;放慢开设热门专业的脚步[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记者 刘宝森 高洁;就业出口变窄,困扰对外汉语毕业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6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王笑菁;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三原则”[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卢新宁;北大将大力培养对外汉语人才[N];人民日报;2002年
8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王壮;站在对外汉语出版的最前沿[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伊者;让汉语走向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商报记者 王东;“对外汉语”2006新趋向[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翁晓玲;基于元语言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张晓苏;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婷婷;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职业认同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刘际东;对外汉语课堂非预设事件及应对策略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3 京田典子;一体化对外汉语督导式自学活页教材开发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吴英博;成都高校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米雪;昆明对外汉语私立学校教学调查[D];云南大学;2012年
6 陶昕;中高级对外汉语影视教材中影视作品选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7 熊阳浩;对外汉语课堂冲突探研[D];湖南大学;2013年
8 施灿;“是”字句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中的编排情况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9 王小妹;对外汉语高级综合教材语篇训练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高雪;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新词语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71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7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