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说好的X呢”构式的语义演变与语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8-03-31 09:09

  本文选题:“说好的X呢” 切入点:构式 出处:《语文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文章考察后发现,"说好的X呢"构式中的变项"X"有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它们都具有[-动态性]的形式特征。根据来源,"X"可分为"社会言论类"和"个人言论类"两类,其中"个人言论类"又可分为"他人言论类"和"自我言论类"两小类。构式"说好的X呢"的发展经历了"他人言论类""社会言论类"和"自我言论类"三个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说好的"的意义逐步虚化,"X"由具体演变为抽象,构式的主观性逐渐增强。在实际运用中,此构式具有表面协商、实含讽刺的语用含义,委婉性和讽刺性相结合的丰富内涵,可以收到柔中带刚的表达效果。
[Abstract]:After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variable "X"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aid X" has body parts of speech and predicate elements, and they all have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 dynamic].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X"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social speech" and "personal speech". Among them, "personal speech" can be divided into "others' speech" and "self-speech". The development of "said X" has experienced "other speech", "social speech" and "self-expression". In this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meaning of "said good" has gradually become empty, and "X" has evolved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construction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construc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ficial negotiation,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euphemism and satirization, and can receive the expressive effect of flexibility and rigidi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H1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泽祥;敲门时的问和答[J];修辞学习;2000年Z1期

2 张福荣;关联理论对插入语语用价值的解释[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丁力;;主观否定选择问的语用价值[J];汉语学报;2008年03期

4 郝世宁;;插入语的篇章语用价值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谌金中;;论招牌语言的结构和语用价值[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2期

6 赵贤德;;变异性V成结构的语用价值和审美价值[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杨峰;;汉英混用的成因及语用价值探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岳中奇;“像X似的”语用价值及变体间的转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孟万春;;“在”字句的语用价值和特点[J];殷都学刊;2006年04期

10 黄苇;;善意谎言的语用阐释与语用价值[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谌金中;;论招牌语言的结构和语用价值[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彭思;“V着V着就X”的泛化用法[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玮曼;现代汉语“虽然A,但是B”与“即使A,,也B”句式比较[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3 马婧伟;“因为A,所以B”与“既然A,那么B”句式比较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4 刘爽;新兴网络族词的“小三角”考察[D];渤海大学;2013年

5 焦晓玲;“去X化”构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佳毅;由“结果”连接的复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祁小静;“某(某)N”与“N某(某)”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8 申霄;“小三角”理论下汉语新兴“裸”族词探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90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90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6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