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字的数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31 16:37

  本文选题:汉字 切入点:量化分析 出处:《教学与管理》2015年33期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类智慧的加工,渗透了多种学科知识的潜移默化,呈现出数学的影响迹象。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汉字会获得另外一种感悟,能更加全面地理解汉字的产生、演变及意义,有效地促进汉字的学与教。
[Abstract]:The Chinese character is the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experienced the human wisdom processing, has infiltrated many kinds of discipline knowledge imperceptibly, If we analyze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thematics, we can get another understanding, which can understand the generation, evolu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作者单位】: 江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连云港市东辛中心小学;
【分类号】:H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伟;;浅析汉字的和谐美[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宣进;“不要过分渲染逻辑思维能力”[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徐际宏;;20世纪数学的一项开创性的伟大成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张慧颖;要重视科学想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万欣;红山文化三环石坛析疑与中印盖天宇宙观源流试探[J];北方文物;2003年04期

5 杨忠泰;外部因素在非欧几何发展中的作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6 黄毅蓉;数学思想——化归思想的教学探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何晓光;间接论证的思想方法[J];技术教育学报;1997年02期

8 王晓阳;吕晓广;;浅谈一条箕舌线的非正态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王晓阳;吕晓广;;文科大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10 蒋文彬;;数学审美情趣漫谈[J];中国数学教育;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艳琴;连秀国;;科学数学化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2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计海庆;“机器人”观念的形成及其影响的哲学考察[D];复旦大学;2005年

4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贾小勇;19世纪以前的变分法[D];西北大学;2008年

6 陆书环;数学史上的“问题解决”及其HPM视域下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娟;贝克莱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戚顺欣;论吴德旋“清雕琢”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甘少君;关于群与特殊半群删减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凤芝;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程和祥;哥德尔的数学实在论的现象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1年

6 王晓硕;积分概念的近代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伟;(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智明;中学函数课程与教学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何永强;高中数学课程中统计与概率内容及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范中广;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爱云;从汉字看中国传统的“和”文化[J];衡水师专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2 王苹;;汉字的线条美和结构和谐均衡美[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黄得莲;;从汉字形体看民族文化中的和谐意义[J];青海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4 李元华;;和谐教育说文解字——从解析汉字构形到阐发教育观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生;数学美的意义[J];美与时代;2003年10期

2 周学勤;;品味数学美[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7年10期

3 代福平;;标志数学美的设计方法论[J];包装工程;2008年01期

4 袁作兴;;浅谈数学美[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5 郑隆p,

本文编号:1691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91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8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