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之“相”与“非相”问题刍议
本文选题:相 切入点:非相 出处:《外语学刊》2017年03期
【摘要】:由于执着"忠实"和"通顺"等效果表象,翻译批评难免陷入种种偏见乃至于困惑中。究其原因,种种效果表象不过是翻译在偶然因缘条件下呈现的"相",如同无根浮萍,无法代表真实的价值内涵,更难以担当翻译评价的最终依据。在浮云刹那与瞬息万变的因缘条件下,"相"不仅无法承担翻译评价的重任,而且只会使人们与翻译的真实价值内涵渐行渐远。本文基于人本主义精神,致力于使翻译批评回归人心本原,使其超脱对"相"的执迷,着眼于诸相背后的"非相",由此从"凝滞于物"的枷锁中获得解脱。
[Abstract]:Due to the persistence of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 translation criticism inevitably falls into various prejudices and even confusion.The reason is that all kinds of effect appearances are just the "phase" of transl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ccidental causality, which, like duckweed without roots, cannot represent the true meaning of value, and is even more difficult to serve as the ultimate basis for translation evaluation.Under the condition of "floating cloud" and changing rapidly, "phase" is not only unable to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anslation evaluation, but also makes people and the true value connotation of translation go away gradually.Based on the spirit of humanism,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retur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to the root of the human heart, to its transcendence from its obsession with "each other", and to the "non-phase" behind them, thus freeing itself from the shackles of "stagnation in things".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翻译价值论研究”(13XYY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全福;散论翻译批评——评《翻译批评散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2 黄琼英;近十年来的翻译批评[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邵成军;翻译批评管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4 肖水来;再论翻译批评[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吴斌;浅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胡德香,熊秋香;文化翻译批评初探[J];语言与翻译;2004年04期
7 吴艾玲;内部翻译批评的三大视野[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8 汤(笋口);翻译批评的理论思考[J];民族论坛;2005年06期
9 刘雪芹;翻译批评要有多维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翁凤翔;翻译批评标准意义的新视角[J];上海翻译;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袁朝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价值中立、方法多元与翻译批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吕俊;;价值哲学与翻译批评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爱真;;论翻译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维青;多元动态翻译批评的建构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张晓梅;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宁;中国翻译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潘倩;中国20世纪20至60年代翻译批评主体论述的回顾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崔英;综合性翻译批评新模式[D];山东大学;2007年
4 高宇征;动态多元的翻译批评标准探索[D];河北大学;2009年
5 方钱;翻译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文娟;中国翻译批评现状及其文化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7 阿卜杜吾普尔·热合曼;论翻译批评及其汉维翻译中的运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8 胡伟;翻译批评:一场多边对话[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张文艳;翻译批评综合模式初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10 于超;从译作序言看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1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71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