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视野下的汉语学术期刊走出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3 09:51

  本文选题:洪堡特 + 语法形式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汉语学术期刊要走向世界,要么通过英语这个世界通用语,要么依靠汉语本身。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表示其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印欧语系的语言基本都采用显性语法标志,即通过屈折形变,在单词上黏附语素表示各种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但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难以采用屈折形变方式去表示语法意义。汉语更多的是依赖听话人通过积极的思维和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推测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语法关系。汉语显性语法形式的缺失或不完善往往会消耗听话者解读时更多的认知努力。中国人因其文化和汉语语境可以弥补汉语显性标记的不足,但对母语为非汉语的读者却是很大的挑战。在提倡汉语学术和文化走出去且国际读者群日益壮大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开始研究汉语书面语篇的显性标志,完善汉语的书面语法,让汉语期刊走向世界。
[Abstract]: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have to go to the world either through English as a universal language or by relying on Chinese itself. Any language has a grammatical form that expresses it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 and grammatical meaning. Indo-European languages basically adopt explicit grammatical markers, that is, by inflection and deformation, morphemes are attached to words to indicate various grammatical categories and grammatical meanings. However, Chinese is a kind of ideographic character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express grammatical meaning by means of inflectional deformation. Chinese is more dependent on the hearer to understand through positive thinking and context, to speculate on the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and words, sentences and sentences. The lack or imperfection of Chinese explicit grammatical form often consumes the hearer's cognitive effort. Chinese people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Chinese dominant markers because of their culture and Chinese context, but it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non-Chinese native speak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arning and culture, and the growing international readership,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begin to study the dominant signs of Chinese written texts, improve the written grammar of Chinese, and make Chinese periodicals move to the world.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基金】:国家语委科研重点项目(ZDIII125-5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16BYY027F)
【分类号】:G237.5;H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雯;;浅论医学留学生学习医学汉语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12期

2 邓浩 ,郑婕;汉语与汉民族的思维——汉语文化研究之二[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3 林汉文;汉语的魅力[J];海内与海外;2000年10期

4 刘高辉;汉语文化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郑春燕;汉语的“神”“鬼”文化积淀[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本刊编辑部;;科学思想与汉语文化的结晶[J];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01期

7 曹春梅;;论古代西域汉语文化[J];社科纵横;2006年04期

8 宋晓霞;;论汉语的经济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文瑞;;汉语文化漫议[J];华夏文化;2008年02期

10 都艳;;汉语的奇迹 我们来创造——第一届《汉语桥》背后的故事[J];艺海;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陆刚;;汉语连珠四字结构与英语避虚就实的特点[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明;;论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解海江;章黎平;;汉语文化词典的设计与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洋;;汉语谐音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迪南;为恢复汉语的优雅而呐喊[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让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汉语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周年洋;恢复汉语的自豪感[N];财经时报;2007年

5 惠铭生;从汉语成为“看客”想到希拉克的愤然离席[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谢颖;为汉语张开文化之翼[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晓华;以平等理念推动汉语的现代转型[N];北京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俞瑾;谁动了我们的汉语[N];成都日报;2005年

9 赵启光 安卓;汉语:全球普及率不及法文[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本报高级编辑 傅振国;汉语,为你欢喜为你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顺良;美国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吴海燕;商务汉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米;泰国大学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毓民;汉语国际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先蓬;汉语的熵及其在语言本体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3年

9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黎洪;汉语偏正复句句序变异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安琪;马来西亚彭亨大学汉语班成绩测试的评价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李阳;布隆迪大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李雪;韩国全罗南道务安地区CPIK(在韩汉语项目)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4 杨峻;金边地区汉语教学情况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侬玮;汉语作为外语听说自主学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巩凤梅;从《实用汉语课本》与《实用汉语教科书》看国别化汉语教材编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董慧;论泰国高校教育制度对汉语教学策略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8 王亦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高级汉语》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刘婷;网络环境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模式探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李安琪;新HSK试题中文化因素的分析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91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791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4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