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多模态情感语义分析的文化认知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6 14:07

  本文选题:多模态 + 情感分类 ; 参考:《科技通报》2017年05期


【摘要】: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文化认知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也已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准。本文首先将带有情感倾向的句法关系类型总结为6种情感模式,构建了句法关系模式,然后以此建立基于句法关系的多模态情感语义分析模型,包括情感表达式模态和情感强度模态,最后从文化认知输出层面和接受层面提出了改进对策。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较SVM方法泛化性能更强,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培养出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cultural cognitive ability is a necessary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modern talents. In this paper, the syntactic relation types with affective tendency are summarized into six affective patterns, and then the syntactic relationship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then the multi-modal affective semantic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syntactic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It includes emotion expression mode and emotion intensity mode. Finally,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level of cultural cognition output and acceptance. The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stronger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 than SVM method, which can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cognitive ability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and diversified talents.
【作者单位】: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6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QDSKL1601138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郭建红;黄田;;多模态互存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年01期

3 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年04期

4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02期

5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6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俊芳;魏冬雪;;基于构式语法的统战网页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周建金;刘凤林;黄晓红;;多方言地区高校大学生英语语音多模态教学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3 李丹;蒋叶群;;多模态话语的非言语衔接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年07期

4 梁萍;何云峰;郭晓丽;;网络多媒体空间的多模态外语教学及效能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07期

5 王瑞华;;间性理论指导下的多模态“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6 常君茹;;2006—2015年我国外语研究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述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7 高洪洋;;开展以阅读认知过程模型为指导的教学——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An adventure in Africa为例[J];江苏教育;2017年51期

8 王瑞华;;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9 佟靖;马文佳;;多模态环境下高校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年12期

10 陈楠;;多模态视角下的城市形象宣传片——以G20《韵味杭州》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2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3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4 刘淼;王立敏;;在多元合作中实现艺术形式与读写能力培养的整合——美国ArtsLit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建设;2006年02期

5 顾曰国;教育生态学模型与网络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05年04期

6 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7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8 曹卫真;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电大教学;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长根 ,蒋忠友;现代化的文化认知[J];群众;2005年10期

2 云虹;冯丽春;;论隐喻的跨文化认知[J];河北学刊;2008年03期

3 单晓莹;;俄汉颜色词的隐喻文化认知对比[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4 孙琳;;论二语习得中的文化认知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3期

5 王四正;;文化自觉与文化认知[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6 陈映戎;;文化认知:价值冲突与认知模式——以“愚公移山”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董博;;文化认知的富集与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林宝珠;;英汉动物隐喻形态的文化认知模式构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9 李长泰,朱方长;对文化认知的哲学思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曲占祥;;隐喻的文化认知及英汉表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何彬;新华侨华人对春节的文化认知[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百草校园吐芬芳 中药教学出文章[N];东莞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虹;ICU护士心理资本、核心能力和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曹征宇;历史经验、文化认知与中国的海军外交[D];复旦大学;2014年

3 夏雯;大学生校训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宇东;区域品牌化中企业的文化认知及其对参与行为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呼建勇;文化认知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李骋;菲律宾华校学生华文学习与中华文化认知认同状况调查[D];暨南大学;2013年

7 张晓亮;熟语的文化认知[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秀菊;俄汉语中与“人”有关的隐喻表达形式及其文化认知阐释[D];吉林大学;2007年

9 齐茜;基于文化认知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实证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朱宏;俄汉语颜色词隐喻的文化认知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06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806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4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