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复合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本文选题:反义复合词 + 习得考察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反义复合词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在汉语词汇中占有特殊地位,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颇具教学价值。在梳理相关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反义复合词的研究多集中在本体层面,鲜少涉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有鉴于此,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搜集到的249个反义复合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类型、结构特点、语法功能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留学生习得反义复合词的情况,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对其教学展开论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如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里明确了文章的选题缘起、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等方面,该部分通过宏观角度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进行相关阐释。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层面对反义复合词及其教学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并简单评述,以理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三部分:为了对反义复合词进行全面分析,加深理解,该部分分别从语义类型、结构特点和语法功能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第四部分:通过书面问卷的调查方式对留学生习得反义复合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留学生习得反义复合词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第五部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反义复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教学策略。第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待完善的地方。
[Abstract]:Because of its own particularity, antisense compound words not only occupy a special position in Chinese vocabulary, but also have great teaching valu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e find that the research on antisense compound words is mostly concentrated on the ontological level and seldom dabbles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view of this, 249 antisense compound words collected in the sixth edition of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re investigated from three angles: semantic typ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grammar and function. And through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to acquire antisense compound words,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to discuss its teaching,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part: the introduction defines the origin of the topic,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source of the corpus, etc. This part carries on the related explanation to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 goal through the macroscopic angle. The second part: mainly from four aspects of antisense compound words and their teaching research results summarized and briefly review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n the third par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antisense compound words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this part investigates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 of semantic typ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 The fourth part: through the way of written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acquiring antisense compound words,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foreign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antisense compound words. Part fiv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uggestion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antisense compound word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sixth part: summarize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and put forward the place to be perfected.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将举行[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2 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五十年——世纪之交的回眸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1期
3 郑艳群;关于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3期
4 崔宁;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08期
5 李泉;;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地区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召开[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1期
6 郑艳群;;课堂上的网络和网络上的课堂——从现代教育技术看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7 于克凌;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J];人文杂志;2001年05期
8 张恒军;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东北分会召开东北地区第二届学术研讨会[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1期
9 舒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10 王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定位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文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体会与建议[A];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老有所为”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春秋;;关于研发对外汉语教学教具的设想[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曾莹莹;;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2011年暑期“加州班”中一班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周志彬;汤朝晖;谢克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医药对外教育[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铮;;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马国彦;民国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琐谈[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静;对外汉语教学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高雁;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李润新;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走自主创新之路[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了”的用法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赵子健;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乐;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永涛;语文新课改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孔军;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陶国霞;浙江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璐;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分析与建议(2001年-2010年)[D];山东大学;2011年
8 宋佳;博客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袁宵;对外汉语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瑞杰;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整合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83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88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