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二语者名名复合词学习中语义关系信息的作用
本文选题:语义关系 + 语素重复位置 ; 参考:《世界汉语教学》2017年03期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室教学实验考察汉语二语者学习名名偏正复合词时是否受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的影响。实验以在中国大学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为被试,采用PPT教学的方法,让被试在不同的熟词条件下学习陌生的名名偏正复合词,然后对生词学习效果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当生词与两个熟词的内部语义关系完全一致时,生词的学习效果比部分一致时好。但这种效应受语素重复位置的影响:中心语素重复时语义关系完全一致条件的生词学习效果比部分一致条件要好,但修饰语素重复时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名名偏正复合词的学习受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信息的影响,语义关系的作用与语素重复位置有关。本研究启发我们在生词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语义关系一致的熟词以及与生词中心语素相同的熟词。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whether the Chinese L2 learners are influenced by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of the compound words when learning the Noun and Nomenclature bias compound words through the laboratory teaching experiment. In this experiment, the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Chinese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PPT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to make the subjects learn the compound words with strange names and names under different familiar words, and then test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new wor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rning effect of new word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artial agreement when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words and two familiar words is completely consistent. However, this effect is influenced by morpheme repetitio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new words with complete consistency condition of semantic rela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artially consistent condition,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hen modifier element repea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nominal-positive compound words is influenced by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information within the compound words, and the role of semantic relations is related to the morpheme repetition position. This study enlightens us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familiar words with the same semantic relation and the same familiar words as the central morphemes of the new words in the teaching of new words.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6PT01)、北京语言大学重大基础专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4ZDJ03)、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6YCX189)的支持和资助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朴爱阳;汉韩双语素复合词的差异[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2 朱光华;关于外来语素[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刘文莉;反义语素的类型[J];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4 林春泽;语素分析与构词分析[J];外语学刊;2005年03期
5 凌云;;浅谈语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姜自霞;;语素项的构词力概况及制约因素分析[J];语文研究;2007年02期
7 郑厚尧;;词头的意义与复合词语素的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万红梅;;身体语素和方位语素构成的汉日同形词比较[J];日语知识;2011年11期
9 曹起;;新时期汉语新语素考察与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4期
10 李德鹏;;论汉语的语素就是词[J];汉语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荐;;从词长看词典语汇单位的确定[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陪笑脸”还是“赔笑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敏惠;古代书画审美语素“气”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琪嘉;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郭洋;基于语素教学法的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成语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高一雅;开远城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于清玉;“青”及语素“青”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蕾;汉英状中式偏正复合词对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改亭;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中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祁梅;包含语素“白”的词及其词感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孙源;基于语素教学法的《发展汉语》双音复合词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9 姜亚萍;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素教学法使用情况调查分析[D];新疆大学;2016年
10 王婧娴;《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名词所涉语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85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88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