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意义理论和分析性
本文选题:多重意义理论 + 分析性 ; 参考:《哲学动态》2015年10期
【摘要】:自康德以来,分析性(analyticity)作为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就已被哲学家们广泛地使用。然而,由蒯因引发的对分析性的批判使得原本似乎很自然的分析性概念变得千疮百孔。为了辩护分析性概念,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语言哲学理论。就目前看来,基莲·罗素(Gillian Russell,2008)的多重意义理论似乎是最有希望为分析性概念作出实质性辨护的理论。但是,基莲·罗素却认为在包含指称确定项、特质、内容和外延这四种意义的多重意义理论中,分析性的对象应该是指称确定项,这导致了一系列难以辩护的问题。在她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将首先给多重意义理论一个更清晰的刻画,进而论证在多重意义理论下只有作为特质的意义才最有希望为分析性概念作出辩护。
[Abstract]:Since Kant, analyticity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philosophers as one of the core concepts in philosophy. However, Quine's critique of analyticality made the seemingly natural analytical concept full of holes. In order to defend the analytical concept, philosophers put forward many different theories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At present, the theory of multiple meanings proposed by Gillian Russell (2008) seems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theory for substantive defense of analytical concepts. However, according to Killian Russell, in the theory of multiple meanings with four meanings, namely, reference determinant, idiosyncrasy, content and extension, the analytical object should be referential determinant, which leads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are difficult to defend. On the basis of her work, this paper will first give a clearer description of the theory of multi-meaning, and then prove that only 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aning under the theory of multi-meaning is the most promising defense for the analytical concep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H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智红;;休谟怀疑主义述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刘忠;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王会丽;;科学与非科学标准的论争——康德“普遍必然有效性”与波普尔“可证伪”思想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4 魏明超;批判精神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李怀珍;两种批判,两个界限——康德和前期维特根斯坦之比较[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6 龙小平;试论个体的本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刘志洪;;唯心主义的三种含义[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9 王东浩;张学立;;专名有无内涵考[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宫雪芹;;试析专名内涵的有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戴昭铭;;语言功能和可能规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闫宏秀;;从本质主义的视角观照科技进步[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谭力扬;;科学实在论的因果机制指称理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任春强;刘秦闰;;论A版演绎中的想象力[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盖地;罗斌元;;会计确认的再认识及应用——基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认知论释义[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立英;;克里普克有关语言哲学的一些理论[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赛;;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及其理论体系[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8 胡泽洪;;二十世纪我国逻辑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C];2009年
9 陈波;;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体系——“truth”的三重含义辨析(讲演稿)[A];弘扬科学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司强;青年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卓娅;在方法论视域下的建构主义理性批判[D];复旦大学;2010年
8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刘越;社会建构论视阈下组织冲突的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李包庚;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党姣;从指称角度回应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昊;归纳逻辑或然性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邓昊;“神圣”的科学[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梦群;休谟正义思想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李亚娟;论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理论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聂海杰;从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困境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河南大学;2011年
8 宋海军;康德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9 甄龙;康德的“第二类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10 李冉;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思想体系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国华;谈谈俄语地名的分析性联系形式[J];中国俄语教学;1986年05期
2 周北海;分析性概念的严格定义与哲学考察[J];哲学研究;1997年12期
3 王力钢;;一种基于模态语境的分析性刻画新方案[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黄敏;;为分析性辩护[J];哲学研究;2012年04期
5 庄威;;再论“分析性”:从超越论哲学的角度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龚艳;;中西方思维的综合性与分析性对翻译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7 郭继海;论分析性与综合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6期
8 钱冠连;还是要整合性考试——谈纯分析性考试为何是失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9 黄琳妍;李虹;倪士光;;直觉性和分析性决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10 石洛祥;;程式性与分析性的统一:习语原则在ELF使用者会话中的在线处理[J];外国语文;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玛格丽特·列维;陈涛;;分析性叙述:为复杂的历史进程建模[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2 张正选;李紫阳;;浅谈分析性复核在增值税审计中的运用[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3 陆景瑜;;四滴水汇大江海——以幼儿园语言活动为例浅谈幼儿分析智力的培养[A];第四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暨智慧学校创建与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王金凤;王如燕;;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审计信息资源库与分析性程序——基于东方电子案例再鉴定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医疗保险处 姚晓红;浅谈医疗费用数据的分析性稽核[N];今日信息报;2007年
2 李晓慧;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N];中国财经报;2002年
3 李成明;浅议分析性复核在银行审计中的运用[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李守铎;分析性复核对财务软件设计的一个启示[N];财会信报;2007年
5 记者 张龙;想成功就要进行分析性思考[N];中国企业报;2009年
6 栗粟;分析性复核与审计风险[N];中国财经报;2002年
7 王希林;解析精神分析性短期焦点治疗[N];健康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聂辰桅;分析句的分析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王聚;分析性:在平凡与荒谬之间[D];复旦大学;2013年
3 廖义刚;审计分析性程序绩效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4 鄢烈梅;论分析性复核程序[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35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35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