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大语法”包含韵律

发布时间:2018-05-26 05:41

  本文选题:韵律语法 + 大语法 ; 参考:《世界汉语教学》2017年01期


【摘要】:英语的韵律语法是韵律和语法的交集,汉语的韵律语法是(大)语法的一个子集,建立在"字"本位的基础上。英语是"单|音节,双|音节",汉语是"单音|节,双音|节",一个单音字就是一个节奏单位和语法单位。英语是语调显抑扬,轻重定顿挫,汉语是声调显抑扬,松紧定顿挫。要维持汉语的节奏,就要控制句子的字数,停顿要综合考虑韵律、语法、语义、语用各方面的因素。汉语没有词汇层面的重音,只有话语层面的重读。汉语节奏的伸缩性就是音节组合的松紧度变化,节律的松紧虚实以扭曲对应的方式同时反映语法、语义、语用上的松紧虚实,韵律本身就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形态手段。
[Abstract]:The prosodic grammar of English is the intersection of prosody and grammar, and the prosodic grammar of Chinese is a subset of (large) grammar, which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 standard. English is monosyllabic, double syllable, Chinese is monosyllabic, disyllabic, a monosyllabic word is a rhythm unit and grammar unit. English is the intonation, the degree of intonation is intonation, and the Chinese is the tone of the cadenc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hythm of Chinese, we must control the number of words in sentences, and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ors of prosody, grammar,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Chinese has no lexical stress, only discourse stress. The flexibility of Chinese rhythm is the change of the tenacity of syllable combination. The tenderness and reality of rhythm reflect the grammar,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simultaneously in a distorted way. Prosody itself is an important grammatical form of Chines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石庆;达斡尔语名词语法成分的重叠[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06期

2 项梦冰;连城(新泉)话相当于北京话“的”字的语法成分[J];方言;1989年01期

3 许德楠;;口语句子中“吞”掉语法成分的现象[J];语文研究;1984年04期

4 孙德金;;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语体及个人风格对比考察[J];对外汉语研究;2010年00期

5 ;语法小辞典[J];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03期

6 袁海霞;;跨方言语法比较的方法、视角及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曹成龙;;试论文化对语法形成及特点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8 孙德金;;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界定问题[J];汉语学习;2012年06期

9 吴福祥;;关于语法演变的机制[J];古汉语研究;2013年03期

10 董志翘;;略论“中”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婷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听力教学语法讲解技巧、习题设计研究[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陈宗利;;外置=移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丽艳 商务印书馆汉语出版中心;追根探源创新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苏培成;一个产生不久的后缀“门”[N];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兆惠;两汉语法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峰;“X真就Y”构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江洁;建瓯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珩;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二三年级本科生语法偏误比较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兰茜;论汉语动词“为”的语法化[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5年

5 赵一凡;半个世纪中两岸三地语法的发展与变异及其规范化对策[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彭吉军;“X不X”结构的语法化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郝双双;“看”的语法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璐;“与”的语法化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许响玲;语法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叶玲;现代汉语“那样”一词及其语法化表现[D];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936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36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3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