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儿童复合词法意识的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汉语 + 儿童 ; 参考:《心理科学》2017年02期
【摘要】:研究旨在考察5、6、7、8岁的汉语儿童在偏正、述宾和主谓三种复合词法意识上的发展状况。词法判断任务的结果发现:5岁组三种词法意识之间无显著差异;6岁和7岁组的偏正意识和述宾意识无显著差异,但均优于主谓意识;8岁组偏正意识优于述宾意识,且二者依然均优于主谓意识。以上结果表明汉语儿童的复合词法意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由强到弱呈现出偏正述宾主谓意识的词法结构效应,这种强弱趋势可能与词法独立性和句法独立性之间的冲突以及复合词的中心性差异有关。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ound lexical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children aged 5, 6, 7 and 8 years old. The result of lexical judgment task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lexical consciousness in the group of 5 years ol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sitive consciousness and the sense of predicate object in the age group of 6 years old and 7 years old group, but they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sciousness of positive sense and object consciousness of the group of 8 years old of the subject and predicate consciousness. And both are still superior to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und lexical consciousness in Chinese children is unbalanced, and the lexical structure effect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object and object is biased from strong to weak. This trend may be related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lexical independence and syntactic independence and the central difference of compound word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H19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红旗;;向心结构的识别[J];语文研究;2013年01期
2 李虹;董琼;朱瑾;刘俊娉;伍新春;;语素意识在学前儿童言语技能发展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3 朱德熙;;关于向心结构的定义[J];中国语文;198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英新;“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结构义及其释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玲;儿童语素意识的发展及其与儿童早期阅读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容;梁丹丹;;汉语普通话儿童复合词法意识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17年02期
2 程亚华;李虹;伍新春;董琼;;一年级汉语儿童语素意识与口语词汇的双向关系:追踪研究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7年01期
3 彭辉;郑荔;;5-6岁汉语自闭症儿童词汇水平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01期
4 赵英;程亚华;伍新春;阮氏芳;;汉语儿童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双向关系:一项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16年11期
5 李利平;伍新春;周宁宁;程亚华;阮氏芳;;汉语儿童读词者的认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学报;2016年10期
6 闫梦月;;汉语表达“非主题判断”的主语编插式:“NP+的+VP”[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7 陈琳;翁斐斐;夏天生;;语素位置对中级汉语学习者并列式复合词识别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6年04期
8 周雪莲;程亚华;李宜逊;韩春翔;李虹;;朗读流畅性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预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年04期
9 张琦;江新;;中级和高级汉语学习者语素意识与阅读关系的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03期
10 范露露;;国内向心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5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翠平;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个体发生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曹梦雪;婴幼儿音位范畴习得的神经网络建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王岩;功能视角下的普通话儿童3岁前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罗黎丽;五周岁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金莉;学前儿童复合语素意识的发展及其与言语技能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立;初中英语学业不良者阅读发展认知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跨语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彭辉;5-6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词汇水平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任素芳;不同阅读理解能力小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差异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5 赵永玲;语音加工技能与儿童阅读理解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泊蓉;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汉语语素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其与阅读理解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丙甫;;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2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3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袁毓林;;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的”字结构的称代规则和“的”的语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1995年04期
5 刘宁生;;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J];中国语文;1995年02期
6 李临定;究竟哪个“补”哪个?——“动补”格关系再议[J];汉语学习;1984年02期
7 Rulon S.Wells;赵世开;;直接成分[J];语言学资料;1963年06期
8 尹斌庸;;汉语语素的定量研究[J];中国语文;1984年05期
9 朱德熙;;关于向心结构的定义[J];中国语文;1984年06期
10 马希文;;与动结式动词有关的某些句式[J];中国语文;198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廷香;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何洁;汉语儿童早期语法中的“自己”[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贾红霞;普通话儿童空间范畴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6 郑荔;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广路;基于统计学习的中文组块分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郑振宇;2267名2~6岁儿童汉语单音节词语音发展状况调查[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荆伟;汉语ESL儿童字词解码技能与阅读关系的跨语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筱叶;亲子分享阅读与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琦;留学生汉语语素意识的发展及其与阅读能力的关系[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定坤,张金桥;文章结构效应研究述评[J];西江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1938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3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