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关系从句中的“标句词—语迹效应”

发布时间:2018-05-29 06:58

  本文选题:标句词—语迹效应 +  ; 参考:《外语学刊》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探讨汉语关系从句中的"标句词—语迹效应",该效应仅在深层主语关系化时显现,表现为最近统领关系化位置的T位置不能出现"所"。我们认为,该效应的分布与"标句词—语迹效应"的本质和汉语"代词脱落"的特殊性有关。至于它为何在T位置实现,且与"所"有关,可以用"特征继承"假设进行解释。具体说来,C[rel]带有[关系]特征,是一种[句式]特征,可以被T继承,并在语音式中实现为"所"。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根据文献中有关英语"标句词—语迹效应"的分析,对"所"不能出现的原因进行解释。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ag-trace effect" in Chinese relative clauses. This effect only appears when the deep subject-relation is made, which is shown by the fact that the T-position of the recently dominant position cannot appear. We think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is effect is related to the essence of "tag-trace effect"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pronoun exfoliation" in Chinese. As to why it is implemented in T position and related to "place", i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hypothesis of "characteristic inheritance". Specifically, C [r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relation", which is a kind of "sentence pattern", which can be inherited by T and realized as "place" in phonetic form.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reasons why "what" can not appear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English "tag-trace effect" in th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现代汉语时间指称的句法研究”(13JDD74001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比较句生成句法研究”(14YJC740081)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形式句法学视角下的汉语动词重叠现象研究”(16BZWJ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虹;;最简方案视角下对标句词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2 夏家驷;论汉语标句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3 司富珍;汉语的标句词“的”及相关的句法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4 高建军;;关于李煜的一句词的解释[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8期

5 刘道英;从“管约论”的标句词看汉语话题句[J];汉语学习;2001年03期

6 吴红岩;;英语标句词“that”的性质及零标句词的允准条件[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沈捷;;杉(散文)[J];写作;1995年12期

8 逯耀东;;那年初一[J];散文;1995年11期

9 ;三“羊”开泰的由来[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3年03期

10 钟斌民;;扛起社会责任前行——写给母亲的信[J];中国德育;2013年1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徐春静 佟奎阳;怎一个温馨了得[N];大庆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大磊;汉语标句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璐;英汉语标句词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姚婷;现代汉语标句词“的”的结构形式与句法特点、句法功能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鲁珊;生成语法框架下标句词的再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黄腾翔;基于CP与DP平行性的“的”字结构再分析[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949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49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1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