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新中国语言文字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7 16:52

  本文选题:新中国 + 语言文字政策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语言文字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交际工具与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对象之一;通过制定语言文字政策来实施语言文字的管理与规划活动,亦是其治理的重要手段。任何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对于语言文字的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依靠语言系统本身的理论做支撑,还必须考量其社会现实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判断语言文字政策是否适应国家发展与社会需要。因此,今天的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主要是对语言文字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社会语言生态和悠久语言文字规划历史的国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语言规划与各项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引导与保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成就显著。纵观新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语言文字政策内容,不难发现,不论是语言文字政策所规定的工作重心,还是语言文字政策与规划研究者们所采取的研究视角,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地呈现着新变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并存与我国“文化强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提出,使得语言除交际工具以外的功能和价值日益突显,并逐渐成为国家治理的依托、国际博弈的工具、经济发展的资源、科技创新的推手与社会安定的要素。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于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定位及语言文字政策的效用与意义需要加以重新认识。本研究选取新中国的语言文字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作为探究对象,结合社会语言学、行政管理学中涉及语言文字与社会之间关系和政府行政模式等相关理论知识框架,通过梳理建国以来语言文字政策的演变和发展情况,从宏观角度来考查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重心在各个社会转型时期的转变与它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关系,并对各阶段的互动关系模式加以归纳和论证,以期为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科学制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社会语言学和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语言与社会、语言政策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转型对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为语言文字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互动关系提供合理性与基本逻辑;并按照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国家政府行政职能模式的转变,将新中国语言文字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的发展脉络分为四个时期:立国建设期(1949-1965)、“文化大革命”异变期(1966-1976)、改革开放恢复期(1978-1999)和全面发展新时期(2000至今),并由此将我国语言文字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模式设定为:(1)立国建设期(1949-1965)的“指令—服从”模式;(2)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的“失控—异动”模式;(3)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9)的“调整—恢复”模式;(4)全面发展新时期(2000至今)的“服务—需求”模式。然后,结合具体史料、政策法律文件和现实语言国情、舆情事件,对以上四个社会发展时期的互动关系之具体表现进行论述。本研究是语言政策和规划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国家战略发展层面考虑语言文字工作,突出语言文字工作的社会性、全局性、服务性的特点,拓展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空间。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 and cultural resource of human society , language and wri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s in the governance of the national or local government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linguistics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In the period of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 1966 - 1976 ) , the mode of " out of control - out - of - control " mode ; ( 3 ) the " adjustment - recovery " mode of the early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 up ( 1978 - 1999 ) ; ( 4 ) the " service - demand " model of the new period ( 2000 present )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晖;;论国家通用语言及其推广的“时度效”[J];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04期

2 戴庆厦;;语言保护的再认识[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3 李宇明;;语言生活与语言生活研究[J];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03期

4 郭熙;祝晓宏;;语言生活研究十年[J];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03期

5 张海云;祁进玉;;青海藏蒙地区双语教育政策与实践的理论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6年02期

6 李宇明;;语言竞争试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02期

7 关彦庆;张桂元;关亦淳;;论制约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定位的因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过程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8 戴庆厦;;中国的语言国情及语言政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9 黄行;;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解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10 沈骑;夏天;;论语言战略与国家利益的维护与拓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朱海龙;;完善外语教育战略 服务“一带一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2 龚瑜;林蔚;;保护沪语,全上海在行动[N];中国青年报;2012年

3 姚晓丹;;44个汉字字形调整引发各界关注[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向豫;当代中国语言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2 曾晓洁;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吉芳;论语言和经济的关系[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1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91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1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