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名义”格式之“名”与“实”
本文选题:名义 + 名实关系 ; 参考:《汉语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以……名义"是话语交际中转换或凸显话语角色时最常用的格式,存在两种语义对立的名实关系。本文通过对其语义内涵的表里验证,考辨其名实关系的实质及其语用价值。该格式是一种典型的标示身份范畴的语言形式,说话人利用这一格式可以改变或凸显话语身份,实施某一社会角色所具有的社会权力和话语权力,达到特定的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的目的。
[Abstract]:"to. "nominal"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ormat in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to transform or highlight the role of discourse, and there are two kinds of semantic opposites between nominality and reality. In this paper, the essence and pragmatic value of the nominal-reality relationship are studied through the verification of its semantic connotations. This format is a typical linguistic form of identifying category, which can be used by the speaker to change or highlight the discourse identity and to implement the social power and discourse power of a certain social role. To achieve a specific purpose of doing things with words and deeds and doing things with word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蔡凯燕;;“理论上”“原则上”与“名义上”的隐性否定功能考察[J];国际汉语学报;2013年01期
2 周念哲;;从历史背景和修辞学视角探讨“名正言顺”观念中的“或然性”特质[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1期
3 朱长河;;话语角色转换的迈氏标记模式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4 朱长河;有标记的选择与意图义:标记模式的语言学理论探源[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5 陈汝东;修辞过程中的话语角色选择与调整[J];汉语学习;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农;钱颖;;“以……名义”格式之“名”与“实”[J];汉语学报;2017年02期
2 江结宝;;交际主体之交际角色定位的再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3 薛晶晶;;网络交际中的语码转换动因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4 孙壮飞;;浅析大学英语教材中词义异常组合的修辞功能[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黄小平;;报纸新闻的互文性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王文琴;;标记模式视域下的广告语篇语码混合[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陈丽霞;;话语角色与戏剧话语中称呼语的使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8 周敏;;反语生成和理解的认知心理探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张荔;成杰;;浅析英汉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以大学校园交际用语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孙成燕;;简析语码转换的理性机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猛;;言说与秩序:轴心时期中西语言思想的一个重要区别及其当代含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年03期
2 冯学民;王珍;;浅析汉语交际中的隐性语用否定[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袁影;;解析“修辞推论”——亚里斯多德《修辞学》核心概念[J];修辞学习;2006年05期
4 朱长河;有标记的选择与意图义:标记模式的语言学理论探源[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5 朱晓红;从认知角度看“上”和“下”的方位性隐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史尘封;论语用否定[J];修辞学习;2004年02期
7 李瑛;“上下”域方位隐喻初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何春燕;语用否定的类型及使用动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10 张克定;汉语语用否定的限制条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琳;;凤凰涅i谩对搴CC!返拇瓷私舛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哈力比努尔·阿合曼提江;《民族与种族》(第六章)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92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9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