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阿拉善额济纳土语尊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8 23:17

  本文选题:阿拉善额济纳土语 + 尊称 ; 参考:《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利用对阿拉善额济纳土语以往的研究以及乡野调查收集材料,采用文化语言学分析阿拉善额济纳土语中尊称的起源、结构特点、组成成分旨在对阿拉善地区蒙古人的尊称文化进行探究。本文由引言、阿拉善额济纳土语及其尊称、尊称的结构特点、构成尊称的成分和种类、结语、参考文献以及附录而构成。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意义、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研究范畴和材料来源等内容。第一章,通过了解阿拉善地区蒙古人,而探究阿拉善额济纳土语当中的尊称的缘由、即由敬老需求、忌称需要、简化需求和幼儿语言而来。第二章,是以语音变化法和词法来解析阿拉善额济纳土语中的尊称的组成成分。第三章,主要对阿拉善额济纳土语中的尊称的组成成分和种类进行解析。结语部分,概括讲述了阿拉善额济纳土语中的尊称的特点。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eneration in Ejina dialect of Alashan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past research and the rural survey, and the cultural linguistic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origi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neration in Alashan Ejina dialect. The composition aims to explore the Mongolian culture in Alashan.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the preface, Alashan Ejina dialect and its honorific nam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neration, the composition and type of the veneration, the conclusion, the references and the appendix.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research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categories and sources of materials. The first chapter, by understanding the Mongols in the Alashan region,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veneration of the native language in Alashan Ejina, that is, by respecting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avoiding the need, simplifying the needs and the language of young children.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phonetic change method and lexical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onents of veneration in Alashan Ejina dialect.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of veneration in Alashan Ejina dialect. In the conclusion part,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neration in Alashan Ejina dialect.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2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林;;阿拉善戈壁深处的牧民人家 内蒙古边境人文地理[J];中国民族;2006年10期

2 刘续红;林中;;我的阿拉善[J];歌海;2007年06期

3 党明德;;评《阿拉善蒙古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巴士杰;乌伦赛;;塞北宝地——阿拉善[J];中国民族;1991年06期

5 斯日古楞;;阿拉善的鹰[J];散文诗;2006年13期

6 ;阿拉善之美[J];人与生物圈;2008年Z1期

7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J];广播歌选;2010年09期

8 火华;色·恩克巴依尔;;阿拉善,我的故乡[J];广播歌选;2010年09期

9 王进勇;;阿拉善左旗胡杨林风光[J];中国作家;2013年03期

10 卫方;阿拉善荒原的野趣[J];新西部;200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优平;;在阿拉善[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2 胡日查;;清代汉族移民在阿拉善和硕特旗的开发活动——以阿拉善左旗蒙古文档案为中心[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3 多福学;多海伟;刘志宁;马文超;;阿拉善盟2010年夏季干旱成因探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4 那木吉勒策林;乌尼孟和;达尔加;于长青;;阿拉善传统游牧的变迁及其生态影响[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5 包文胜;;中国蒙古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综述[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6 王旭东;侯琼;刘克利;王晓丽;孙红斌;冯震;;基于灰色关联法的阿拉善盟棉花气候适宜度细分[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7 李秀丽;双全;乌云;乌尼孟和;陈泽明;;阿拉善双峰骆驼肉品质分析[A];2012中国驼业进展[C];2012年

8 杨丽桃;;内蒙古地区2009年气候对牧业的影响评价[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刘珍;;浅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生态建设问题——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连年发生沙尘暴所想到的[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周志宇;邹丽娜;颜淑云;秦_g;;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灌木资源特征及其保护对策[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阿勒得尔图 通讯员 马英;阿拉善全力抢救特色民歌[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记者 高平;旱魔威胁阿拉善生态[N];光明日报;2004年

3 李成刚 杨灵涛;SEE生态协会:阿拉善治沙引起社会关注[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4 记者 相恒义;董培勤完成百万字纪实散文——《阿拉善三部曲》[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5 本报记者 娄忆波;从阿拉善放飞的梦想[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叶加;阿拉善 企业家的民主实践[N];财经时报;2006年

7 王辉;构建阿拉善理想的理性探索[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8 戴宏;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为农牧民务工创业当“后台”[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9 钟嘉;阿拉善,来了一群企业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布小林;苍天般的阿拉善[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笋都尔;阿拉善额济纳土语尊称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2 李圆;阿拉善盟药监系统体制改革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青柏;阿拉善自然题材的民歌特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4 薛阿丽;阿拉善盟蒙古族完全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纳荷雅;阿拉善蒙古人养驼习俗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潘磊;阿拉善盟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张大伟;阿拉善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现状及营销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8 庆格勒((?)enggel);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毡绣艺术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

9 额尔登达来;阿拉善地域风情和人物创作中的情感表达[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10 屈昊联;阿拉善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97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97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4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