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视角下的翻译规范形成与变化过程解析——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为例
本文选题:翻译规范 + 译者 ; 参考:《中国外语》2017年04期
【摘要】:在当代西方翻译规范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借鉴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以及新兴的社会认知途径翻译研究思想,提出社会认知视角的翻译规范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对中国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时期制约翻译规范形成与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重要作用进行解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以社会认知和历史视角尝试解释翻译规范形成与变化的动态过程。该过程以译者社会认知特点为核心考量,既比较全面反映了制约翻译规范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充分显示了译者在此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和主体意识两方面的特点。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translation norms,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Bandura'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the emerging social cogni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norms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ognition, which is guided by thi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nd their important roles that restrict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 of translation norms during the three periods of translation climax in Chinese history, and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based on the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 of translation no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ognition and history. The process takes the social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lator as the core consideration, which not only fully reflect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restrict translation norms, but also full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lator's social attributes and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in the process.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金】:朱琳主持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具身认知视角下的翻译心理多维探究(2015M57228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冬梅;;立法与阐释——翻译规范研究的范式比较与问题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2 徐修鸿;;当代西方翻译规范研究:争议与反思[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傅敬民;;全球结构视野下的翻译规范研究[J];上海翻译;2013年04期
4 韩江洪;论中国的翻译规范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5 韩江洪,张柏然;国外翻译规范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李德超,邓静;传统翻译观念的逾越:彻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李丽,陈蓓;翻译规范研究概述[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年03期
8 武卫青;;翻译规范理论之于翻译活动的解释力[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武卫青;;翻译规范理论之于翻译活动的解释力[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年04期
10 陈鹏;;守规与译者的主体性——关于翻译规范的认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嘉;;从文学翻译规范论看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晚清的译介[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张冬梅;;从“是”到“应该”——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的逻辑进路与有效性限度解析[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3 罗列;;论20世纪初叶中国女性译者的间接翻译及自觉意识[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4 蓝红军;;发生学:描写翻译研究的新视角[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5 方梦立;;论海峡两岸人名地名翻译规范、统一的必要性[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王帅;当前翻译规范问题及解决途径[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庆果;整合文本性的翻译规范理论初探[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立胜;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冰;旅游景点翻译规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周俏娜;翻译规范与策略[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3 黄素清;从《经济学原理》的翻译看经济文献的翻译规范[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吴娟;翻译规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李青;翻译规范与林纾的翻译[D];苏州大学;2008年
6 何平;从翻译规范理论视角重新解读林纾和鲁迅的翻译[D];天津大学;2012年
7 钟林君;翻译规范视角下基督教作品的汉译[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徐斌;翻译规范与译者对文本及翻译策略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峻茹;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双城记》三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10 阮丽飞;论翻译规范及其操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24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2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