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黔东南方言“把”字的用法

发布时间:2018-06-15 23:53

  本文选题:西南官话 + 黔东南方言 ; 参考:《方言》2015年01期


【摘要】: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获资料来讨论贵州黔东南州16个县市"把"字的用法。黔东南方言的"把"可以充当量词、助词、动词、介词和副词,共计三种功能十三种用法。这些用法在地域分布上有一定的区别,表现出黔东南方言更为接近湘赣方言,而与其他西南官话不同的语言特点。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age of Ba word in 16 counties and cities of Qiandongnan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data obtained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 "Ba" in Qiandongnan dialect can be used as quantifier, auxiliary word, verb, preposition and adverb.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usage, showing that Qiandongnan dialect is closer to Xianggan dialect, but different from other southwest mandarin dialect.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黔湘桂交界的黔东南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编号13YJA74006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2 蒋希文;黔东南汉语方言[J];方言;1990年03期

3 张小克;长沙方言的介词[J];方言;2002年04期

4 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9年01期

5 王建设;贵阳方言中的“把”字[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6 李蓝;曹茜蕾;;汉语方言中的处置式和“把”字句(下)[J];方言;2013年02期

7 李蓝;曹茜蕾;;汉语方言中的处置式和“把”字句(上)[J];方言;2013年01期

8 陈淑梅;;鄂东方言的副词“把”[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贻东;;双及物结构中英汉歧义句的对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2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鹿荣;;原型供用句句法可逆的语义制约[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4 明茂修;;贵州省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明茂修;谭本龙;;贵州金沙方言音系[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6 明茂修;;贵州金沙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内部差异[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何云剑;;基于谓词逻辑对英汉语中双及物结构歧义句的分析[J];才智;2009年26期

8 杨玲,沛如;关于“NP_1+VP+NP_3+给+NP_2”句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孙叶林;;邵阳方言双宾句的动词与双宾语序[J];船山学刊;2005年04期

10 苏宝荣;武建宇;;汉语语文辞书词性标注的几点思考[J];辞书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柯西钢;;多元视角下的汉水流域方言与文化——以上游地区为例[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4 董宪臣;;非“给予”义双宾动词的语义分析——兼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5 杨薇薇;;四川南充集凤方言音系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6 张琼;;标记词“给”的句法及语用意义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晓静;东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程丽丽;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北京话被动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洪学;湖南安仁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志军;基于认知的现代汉语双宾句式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璇;枣庄方言名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曾艳萍;合江方言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周波;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V+给”结构中“V”的新变化[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陈怀秋;虚词“给”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卢桂芝;汉语“给”与泰语“(?)”的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延苓;现代汉语介词“把”“给”同现套用句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周莹萍;潜江方言词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丹萍;庐江黄屯方言里的两种含“把”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旗;;长沙话“得”字研究[J];方言;1985年01期

2 李荣;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二)[J];方言;1985年03期

3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J];方言;1985年04期

4 梁德曼;;四川省渡口市方言的现状和未来[J];方言;1985年04期

5 颜森;;江西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1期

6 张盛裕;张成材;;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2期

7 崔荣昌;;四川省西南官话以外的汉语方言[J];方言;1986年03期

8 崔荣昌;李锡梅;;四川境内的“老湖广话”[J];方言;1986年03期

9 翟时雨;;陕西省南部地区方言的归属[J];方言;1987年01期

10 周本良;沈祥和;黎平;韦玉娟;;南宁市下郭街官话同音字汇[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9年01期

2 肖X;;商城方言更趋近于西南官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11期

3 牟成刚;;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J];文山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5 李蓝;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J];方言;1997年04期

6 莫超;尹雯;;甘肃境内的西南官话研究[J];语言科学;2013年06期

7 崔荣昌;;四川省西南官话以外的汉语方言[J];方言;1986年03期

8 杨慧;;西南官话“V得/不赢”研究[J];语文学刊;2014年12期

9 牟成刚;;西南官话立区标准及内部分片依据的再探讨[J];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0 刘村汉;白云;;主持人的话[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映川 实习生 翟晶晶 杨璞;方言注定是要被牺牲的吗?[N];广西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丽;湖北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川陕之交西南官话方音比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李霞;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永莉;桃源县方言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恩临;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乡下坳村汉语西南官话与壮语的相互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5 张舒为;广西西南官话区中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6 康璇;四川省西昌等七县市方言音系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丽;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唐毅;雅安等八区县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琴;宜宾大坪方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黄后菊;汉中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24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24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b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