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泰国学生汉语作文偏误分析及教学设计
本文选题:语篇衔接 + 泰国学生 ; 参考:《广西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外汉语教学做为一门综合的课程,其中作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然而作文教学,特别是语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缺乏“语篇意识”。笔者在赴泰教学实习过程中收集了来自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碧武里皇家大学、佛统府网銮公立建华学校、佛丕府光中公学的200篇学生作文(学生汉语水平为初级)为语料,以衔接理论为指导,对泰国学生汉语作文中出现的衔接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泰国学生汉语作文教学提出教学设计,以期望提高泰国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共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综述研究文献、表明研究思路与方法、指出研究意义与价值。第二章是对“语篇”、“语篇衔接理论”、“语篇衔接手段”三个概念进行界定,并将语篇衔接手段归纳为:指称、省略、替代、逻辑连接、重复、搭配、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七类。第三章是从衔接手段:指称、省略、替代、逻辑连接、词汇衔接五类来分析学生汉语作文中出现的偏误现象。第四章是分析归纳泰国学生汉语作文偏误成因,主要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教师等。第五章是提出其偏误解决对策,并对泰国学生汉语作文教学提出教学设计。第六章是总结笔者的主要观点,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之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in which the teaching of composition is the focu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owever, composition teaching, especially in discourse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 weak link in teaching, and students generally lack the "sense of discourse". In the course, 200 students' compositions from the Royal University of Kawa Toki, Royal University of Biwu Li, the Royal University of Biwu Li, the public schools of the Fu Tong Fu, the public school of the Luan, and the public school of the Buddha PI Fu (the student's Chinese level as the primary)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ohesion Errors in the Chinese com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ailand were analyzed and the solutions were put forward,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cohesion theory. On this basi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ailand students'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rit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in Thailand. This article is a total of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expounds the origin of the topic,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is "Discourse", "discourse cohesion". "Theory", "discourse cohesion means" three concepts, and the cohesive devices of discourse are summed up into seven categories: designation, ellipsis, substitution, logical connection, repetition, collocation, upper and lower sense / local overall relations. The third chapter is to analyze the appearance of students in Chinese composition from the means of cohesion: reference, ellipsis, substitution, logical connection, and lexical cohesion.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auses of errors in Chinese students' Chinese composition in Thailand, including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teacher and so on. The fifth chapter is to put forward its countermeasures and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omposition in Thailand. The sixth chapter is to sum up the author's main point of view and point out the Bureau of this study. The limit is limited.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树强;朴明华;;浅析语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张佳奇;;语篇衔接理论在国内研究发展综述[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朱战炜;;语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张文璐;;语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7期
5 胡壮麟;有关语篇衔接理论多层次模式的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6 尹珊珊;;语篇衔接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7年51期
7 朱战炜;;语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4期
8 崔玉红;;语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9 杨传鸣;;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篇衔接理论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7期
10 袁秀凤;;关于国外语篇衔接理论的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肖;;语篇衔接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齐巧芳;;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思考[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侯国章;;营造氛围 苦练硬功——作文教学初探[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曦洁;;在生活中寻求创新——我对写作创新的一点想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冯富玉;;走出课堂,让作文活起来[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林;;作文教学的创新[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贺绮;;让作文呈现生命的本真[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磊;;坦诚做人,真实作文[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龙水花;;论教师的情感对作文教学的影响[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杨丽菊;;浅谈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的优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林霞;谎言+套路+矫情=作文?[N];山西日报;2010年
2 舞钢市 殷庚晓;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作文[N];学知报;2010年
3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城东中学 张凯敏;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N];学知报;2010年
4 陈刚;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N];黔西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徐德明;作文“假大空”病根:缺乏体验思想贫乏只为应试[N];天津教育报;2011年
6 金鹗小学 张祝军;如何引导学生写作文[N];岳阳晚报;2011年
7 剑河县南哨小学 杨章燕;浅议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N];贵州民族报;2014年
8 何莉雯;作文教学要从“后”转“前”[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张毅;作文 向生活回归[N];中国教师报;2006年
10 贵州省黔西县协和龙井小学 黄连志;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莉;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金茗竹;突显观视角下的汉语高程度语义的句法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彭琼;汉语二层时体的语义与句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5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WAI WAI THI (邹丽冰);缅甸汉语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阮光兴(Nguyen Quang Hung);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9 YAP TENG TENG(叶婷婷);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瀚心;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泰国学生汉语作文偏误分析及教学设计[D];广西大学;2017年
2 赵丽佩;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何东;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冯甜甜;基于语篇衔接理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5 岳金磊;英汉语篇中的衔接对比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6 李星星;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7 程晓芳;语篇衔接理论与听力教学[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乔晶;语篇衔接理论新探[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王永红;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号召;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外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51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5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