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2006-2015年间汉语新词语中旧词新义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3 21:05

  本文选题:汉语新词语 + 旧词新义 ; 参考:《淮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旧词新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随着新词语研究的深入与细化,关于“旧词新义”的界定以及其是否属于新词语中的一类,成为当前语言研究者争论的焦点之一。对此,我们认为应将“旧词新义”纳入汉语新词语范围内,对其进行更为准确的界定与探讨。同时,我们以教育部信息管理司策划的《汉语新词语》系列辞书(2006年至2015年间出版的十部辞书)为语料来源,参照《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及《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从中筛选出133个旧词新义词语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这一特殊语言使用现象的语言学特点,并结合相关语言学理论探寻旧有词语产生新义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外原因,从而完善和丰富“旧词新义”现象的研究,以期促进汉语新词语研究工作系统化和专业化。全文共分为四章:文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先哲们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在汲取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发现前人未研究以及研究不足的地方,从而挖掘新的内容,开展自己的研究思路。第一章则是关于“旧词新义”的界定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就包括对“旧词新义”这一概念的界定,同时还对“旧词新义”、“同形新词”以及“词汇返祖”三个相似概念进行辨析,意在厘清三者关系,从而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章是基于《汉语新词语》中旧词新义的统计研究。该部分包括七节内容,第一节:通过语料的排查,建立旧词新义语料库,了解2006-2015年间各年度新词语中属于“旧词新义、新用法”的词语分布状况,从而探究旧词新义所呈现的语言学特点;第二节:从认知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两个视角探究旧有词语产生新义的机制,本文认为固有词语主要是通过隐喻、转喻、谐音、字面解义或外来词影响等多种方式产生新义、新用法;第三节:基于语料库的旧词新义使用情况调查。利用人民网中人民日报报系的检索功能,对133个旧词新义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历时的角度观察旧词新义词语在文本中使用情况及特点;第四节:探索旧词新义的特点,即衍生性、并存性、偶然性以及修辞性;第五节:阐述旧词新义出现及演变的原因,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社会原因、心理原因以及语言原因;第六节:旧词新义出现的意义,其既对汉语词汇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又促进词典编纂工作的完善;第七节:“旧词新义”现象的规范及预测。我们认为词汇是反映社会面貌的“镜子”,而若想保持这面“镜子”干净无瑕,就需要我们树立灵活的、动态的、严谨的语言规范观,同样,“旧词新义”这种词义迅速演变的现象亦是如此。而在旧词新义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繁杂、污秽以及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两点规范原则:得体性原则和简约性原则。最后,本文还对“旧词新义”的发展进行一定的预测,认为其发展前景是不容小觑的。第三章本文研究的视角转移到旧词新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义上,探究旧词新义在静态和动态两种情况下感情色彩变化状况,总结其变化的规律、原因以及特点,从而促进和丰富汉语新词语的研究。第四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阐述对整个汉语新词语中“旧词新义”现象的整体认识,得出的结论和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还有待继续探究和分析的方面。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e find out the definition of the new meaning of the old word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and find out the new meaning of the old word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and find out the new meaning of the old word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meaning of old words from two perspective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aning of the old words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new meaning of the old words is not to be underestimated . In the last part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new meaning of the old words is not worthy to be underestimated . In the third chapter , the author mainly expounds the whole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of the new meaning of the old words in the new words of the whole Chinese ,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and the aspect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analyzed .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燕;;新时期旧词新义现象刍议[J];汉字文化;2008年06期

2 邓成锋;;析旧词新义现象[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王丽;俄语中的旧词新义[J];外语研究;1990年01期

4 曾柱;;浅议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7期

5 钟梓强;旧词新义探讨[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张梅;;旧词新义的常见特征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6年03期

7 曾丹;;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认知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张兰仙;;从认知的角度看现代汉语旧词新义中的隐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黎昌友;;网络语言中的旧词新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10 李长银;;旧词新义说“山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韩晓;;新词语中的科技词语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昌硕;衍生与借用—新时期旧词新义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妍晖;新媒体语境下的旧词新义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敉静;近十年汉语旧词新义现象的认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韩玮;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汉语旧词新义教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李厚坤;旧词新义式网络流行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5 成丽娇;《六度集经》旧词新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旧词新义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7 熊可嘉;新时期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罗丽;汉语旧词新义的认知理据[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聪聪;近年来汉语旧词新义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申雅辉;旧词新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058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58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4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