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篇际互文性生成动机的语用学诠释

发布时间:2018-06-29 23:04

  本文选题:篇际互文性 + 语用学 ; 参考:《外语学刊》2017年02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公共话语越发呈现出多元多维、动态多变和多语杂存的发展趋势,而篇际互文性作为语言研究和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我们理解社会变迁具有重大意义。为加深读者对篇际互文性的认识,本文从语用综观论出发,采用顺应理论探究生成篇际互文性的根本动机:即语言使用者为更好地顺应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中的各种变量,以期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例证详细分析语言使用者在这3个维度中的具体顺应对象。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contemporary public discours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and multilingual, and intertextuality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language and social stud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social changes.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intertextual intertextuality,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adopts adaptation theory to explore the fundamental motiv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intertextual intertextuality: that is, language users adapt to the physical world better. A variety of variables in the social and mental worlds with a view to achieving a specific communicative purpos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adaptation objects of language users in these three dimensions through illustrative example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武建国;;篇际互文性的运行机制探析[J];中国外语;2012年04期

2 武建国;刘蓉;;篇际互文性的语用分析模式[J];外语学刊;2012年01期

3 武建国;秦秀白;;篇际互文性的顺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建国;冯婷;;篇际互文性生成动机的语用学诠释[J];外语学刊;2017年02期

2 甄晓非;;篇际互文性研究的动态系统理论进路[J];外语学刊;2016年06期

3 武建国;林金容;;篇际互文性与中国梦传播的话语策略[J];中国外语;2016年05期

4 刘般若;;翻译语篇意义视角下的互文性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5 武建国;颜璐;;微博语篇中的互文性——基于《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的研究[J];外语教学;2015年06期

6 王宏俐;李蓓岚;;从广告和政治竞选演说的相关性反思语类的动态本性[J];外语教学;2015年06期

7 邵长超;;互文性理论的发展阶段、现状与问题分析[J];理论界;2015年11期

8 庞玉厚;;从模因论看互文性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9 武建国;;批评性话语分析:争议与讨论[J];外语学刊;2015年02期

10 武建国;郑蓉;;从“淘宝体”篇际互文性的流行透视公共话语的非正式化趋势[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武建国;;篇际互文性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2 武建国;;篇际互文性在当代公共话语中的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3 武建国;刘蓉;;篇际互文性的语用分析模式[J];外语学刊;2012年01期

4 孙秀丽;;解析符号学批判——克里斯蒂娃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5 武建国;秦秀白;;篇际互文性的顺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6 武建国,秦秀白;Bradford和他的文体分析“双重模式”[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敏;互文性写作的特质[J];写作;2003年19期

2 胡慧;;从互文性看文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学术界;2006年05期

3 王海敏;;广告语互文性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4 胡元江;;广告的两种互文性[J];外语研究;2009年01期

5 葛红;;互文性与用典之辩[J];求索;2009年09期

6 赵静;互文性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04期

7 葛恒婷;;互文性浅述[J];考试周刊;2009年03期

8 彭如青;;元旦社论标题互文性研究[J];语文学刊;2009年03期

9 赵靓;;“互文性”的广义理解和现实应用[J];魅力中国;2010年10期

10 娄琦;;语篇的解读与互文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邓晶;;互文性在翻译中的丢失与体现——以红楼梦英译本(前四十回)中俗语翻译为例[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任东升;焦良欣;;《天路历程》互文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互文性:摄影文学的精髓[N];文艺报;2001年

2 阎浩岗;互文性视阈中的《最后的生产队》[N];文艺报;2012年

3 张燕玲;张冲的困境:杨争光的互文[N];文艺报;2010年

4 ;也谈学术界的“互文性”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 文学院 赵雪 曹彦男;微博通缉令中的互文现象[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璐;微博语篇的互文性分析: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朋;英语新闻报道语篇互文性的劝说功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悦;中美领导人互访演讲中互文性的语用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黄文诣;安吉拉·卡特作品中的三种互文素材来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李伟;《小世界》互文性新解[D];东北大学;2014年

6 赵梦娟;引用与转述:学生撰写的与公开发表的理工科英语研究性论文中的互文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7 董建炜;[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8 刘微;构式语法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语篇互文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沐霖;从互文性视角分析《奥巴马演说集》[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10 马艳艳;食品广告语篇中互文性的批评话语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83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83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