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语言态度、语言环境与农村学前留守儿童语言使用

发布时间:2018-06-30 02:35

  本文选题:语言要求 + 语言监督 ; 参考:《语言文字应用》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以江西省湖口县679个农村学前留守儿童为样本,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语言态度、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使用的影响。发现:(1)父母要求监护人使用普通话带小孩,父母经常与监护人保持电话或网络联系并督促监护人和小孩使用普通话,均能有效促进儿童使用普通话。(2)监护人的方言习惯越强,儿童越倾向于使用方言;儿童的玩伴使用普通话,对儿童使用普通话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3)父母要求监护人使用普通话带孩子时,监护人的方言习惯对儿童方言使用的作用会变弱。因此,父母要求监护人使用普通话,经常与监护人和儿童保持联系并督促其使用普通话,是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普通话普及中的关键因素。
[Abstract]:In this paper, 679 pre-schoo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Hukou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samples, and probit model was us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attitude and language environment on children's language use.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parents require guardians to use Putonghua to take care of their children, parents often maintain telephone or network contact with guardians and urge guardians and children to use Putonghua, both of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children to use Putonghua. (2) the stronger the dialect habits of guardians are, The more children tend to use dialect, the more children's playmates use Putonghua, which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children's use of Putonghua. (3) when parents ask their guardians to use Putonghua to take care of their children, The guardian's dialect habits will weaken the use of children's dialects. Therefore, parents require guardians to use Putonghua, often keep in touch with guardians and children and urge them to use Putonghua, which is the key factor in popularizing Putonghua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山大学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
【分类号】:H1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波;浅谈普通话的归音[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寇英勤,崔利平;试论影响普通话普及的因素[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李瑞华;谈谈如何说好普通话[J];河南林业;2003年04期

4 方红珊;香港普通话教材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何国祥;;言文分家——普通话在香港的学科专业地位[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6 孔瑛;;普通话学习中的上声变调问题[J];文学教育(下);2008年12期

7 邓梅;;普通话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9期

8 侯黛玉;;高职院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才智;2012年12期

9 封丽华;;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熊湘华;;空间视野下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学习困境原因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励妍;;从普通话诊断服务看粤方言区人的语音难点[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白丽霞;;谈谈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影响[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3 韩玉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浅析香港人普通话中的词汇偏误问题[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何彦杰;;方言区(武安)人员普通话学习过程中语音进阶研究[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德萍;;关于莆仙人“地方普通话”中的语音错误和对策的探讨[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蔡新中;;“两可”的轻声词语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谢雪梅;;香港小学中文教科书的「普通话元素」分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鲤宁;;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青少年汉语言社会化问题——对侗族的个案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黄政 实习生 李雨思;10年努力,桂林人说普通话成了习惯[N];桂林日报;2007年

2 潘国霖;普通话跨上时代列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记者 陈敏;宁波人学普通话的劲头挺高[N];宁波日报;2005年

4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一中 邹翠香;农村中小学要推动普通话进程[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吴起县幼儿园 马亚丽;学说普通话要从幼儿抓起[N];延安日报;2011年

6 高振忠;普通话学习中的 高原期成因及对策[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磊;粤语人群的普通话语调特征及偏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郑世杰;基于语音自动评测的普通话学习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常振杰;武安方言记略[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4 柳俊琳;母语为粤语的普通话学习者学习偏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彦杰;武安人普通话学习过程中语音进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林凤玉;普通话方音消解与方言语音变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琳琳;第二语言输入对闽南—普通话早期双语者方音消解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晟熏;韩国普通话学习者阳平和上声习得的语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曹玉梅;朔州市中学生对普通话及朔县方言的态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84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84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9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