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并列空动词句的语用特征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a kind of paratactic sentences in Chinese. We think that the gen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is sentence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pragma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kind of empty sentences depend on the event scene first, and the explicit antecedents in syntax reduce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sentences; secondly,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 the explicit antecedents decrease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sentences.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paratactic sentences are the contrastive topic focus and information focu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pragmatic restriction condition of event scene contains the semantic restriction of the subject in the paratactic space. The paper further explains the causes of various verb ellipses in Chinese lift structure from the angle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discusses the reasonableness of analyzing empty verb clauses in paratactic empty sentences into "topic-topic"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14YJ160120)。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定栩;汉语句法的灵活性和句法理论[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2 张国宪;;论对举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3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J];汉语学报;2006年04期
4 陈一;;偏依性对举结构与语法单位的对称不对称[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3期
5 刘丹青;;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1期
6 邓思颖;经济原则和汉语没有动词的句子[J];现代外语;2002年01期
7 贺川生;;动词空缺、左边界省略及英汉语主语位置[J];现代外语;2007年02期
8 王秀卿;王广成;;汉语光杆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J];现代外语;2008年02期
9 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年04期
10 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文统;;从语言的组并现象看句法表征的经济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2 张帆;;经济原则驱动下的PRO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3 赖玮;李丹;;试论“不论(是)……和”在单句中的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4 张素侠;满在江;;小句理论与汉语动词性论元补语小句分析[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5 颜力涛;姚海萍;谢晓明;谢静;;几类特殊位置上的有被字标志的被动小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6 王健,陈周云;谈汉语里非动词谓语句及其英译[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陆菡;;《诗经》“爰”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8 唐玉环;;存现句的信息结构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朱紫健;;省略与关联理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3期
10 董淑慧;;“谁谁”释义[J];辞书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专;;成语语义非自然式衍变原因浅探[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程航;;留学生“连……都\也”结构多重信息解码情况调查研究[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悦;中韩目的复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红英;论让步连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秀娟;《吕氏春秋》形容词转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潇;名词性成分的指称及其句法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佳慧;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强调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苗艳艳;非时地名词作状语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晏静;现代汉语强调的表现[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伯江,方梅;汉语口语的主位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邓思颖;自然语言的词序和短语结构理论[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3 戴浩一;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4 张国宪;;论对举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5 申小龙;论汉语的文化性征与文化语言学方法[J];汉语学习;1988年02期
6 梅德明;韩巍峰;;论主题-主语的突显与对应关系[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7 刘丹青;;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1期
8 梅德明;韩巍峰;;显性非宾格结构的主题化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5期
9 梅德明;韩巍峰;;静态动宾结构的主题化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韩巍峰;梅德明;;形义错配结构及其主题化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大为;从事物性比喻到事件性比喻[J];修辞学习;2002年03期
2 黄卫星;;事件性比喻的逻辑结构新探[J];当代修辞学;2011年01期
3 李华文;;谈通报写作中事实的表述及其意义的提炼[J];应用写作;2004年12期
4 韩丕国;肖兰英;姜保周;;“后延时”对幼儿事件性与活动性预期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李向东;周小棣;;“事件性”理念与城市遗址保护规划——以抚顺市平顶山惨案遗址保护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8年08期
6 王晓夏;;用电影让所有人懂政治[J];世界博览;2011年04期
7 鲍栋;Dominik Salter Dvorak;;没顶公司:意识行动[J];艺术界;2012年01期
8 唐军;仪式性的消减与事件性的加强——当代华北村落家族生长的理性化[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9 杜海鹰;;试论非事件性正面报道的传播策略[J];当代电视;2010年04期
10 滕小松;;体验并关注雕塑“过程”[J];中国美术馆;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成虎;;喻体的事件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相睿;周小棣;;近现代重要史迹的“事件性”特性与“完整性”评估[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3 ;报纸照片的魅力在于新闻性[A];第四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许颖;新闻导语写作与新闻事实(上)[N];中华新闻报;2003年
2 刘晓乐;浅析非事件性网络专题策划[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董连辉;深耕特稿 纸质媒体突围途径[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4 查明;事件性投资 为你痴 为你累[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方德运 孟金芝;网络专题的基本形态分析[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王凌;再议晚报新闻的贴近性[N];中华新闻报;2006年
7 世基投资 王利敏;区间震荡难掩事件性机会[N];上海证券报;2011年
8 阿琪;反弹进入尾声 关注事件性机会[N];上海证券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莫鲜;在虚假招聘的背后[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文静;事件性比喻的结构模式及语体属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吴朝香;事件性同题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白大陆;西安地区都市报中企业广告的“事件性”表现[D];西北大学;2010年
4 吕善锟;《光明日报》深度报道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黄诗迪;事件性纪念建筑设计手法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6 宋君修;“限”的观念,时间与“人”[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29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12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