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义时间副词的语体分化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irst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Heng Chang Yi's adverb "never, always, always", and establishes the continuum of style order, and then describes the grammatical differences and semantic collocation differences in stylistic guidance qualitatively. The reason is that "always" is mainly used in low-level column style. The subjectivity of low order column style is more prominent than that of high order column style. The co-occurrence of "always" and "negative" and former auxiliary words are two kinds of subjective means of low order column style in modern Chines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体分化研究》(批准号:GD15XZW17)的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邵洪亮;;“已经”的体标记功能羡余研究[J];汉语学习;2013年06期
2 匡鹏飞;;副词“从来”语法特点的历时差异及其解释[J];汉语学报;2013年01期
3 邵洪亮;;虚词功能的羡余及其修辞作用[J];当代修辞学;2011年06期
4 陈昌来;张长永;;“从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指称化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曾毅平;;语言材料语体分化论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戴耀晶;试说“冗余否定”[J];修辞学习;2004年02期
7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萍;;“到底”及其对外汉语教学[J];大众文艺;2017年16期
2 朱庆洪;;恒常义时间副词的语体分化[J];当代修辞学;2017年04期
3 季安锋;;“来着”的语法化、主观化及其性质再探[J];湖南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4 欧阳慕荣;;说“看中”和“看上”[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年07期
5 陈丽诗;;网络语境下学生使用“标点符号”主观化情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年07期
6 杨栋;;“一样”和“一个样”的句法语义语用考察[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04期
7 曹炜;李璐;;从《左传》看先秦第一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8 陈曦;;对外汉语课堂中对“只有那么X了”句型教学的相关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年07期
9 潘佳琦;;现代汉语语篇关联成分“所以”的主观性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10 蒋协众;;湘方言中的量词重叠及其主观性[J];武陵学刊;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洪亮;;“了1”、“了2”的“实现体”标记功能羡余研究[J];对外汉语研究;2012年00期
2 唐善生;;副词“从来”的语义及其句法特征[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3 陈昌来;张长永;;“从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指称化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匡鹏飞;;时间副词“从来”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古汉语研究;2010年03期
5 陈昌来;张长永;;“由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相关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2期
6 邵洪亮;;现代汉语虚词赋元功能羡余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7 陈昌来;张长永;;“后来”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习;2009年04期
8 梁银峰;;现代汉语“X来”式合成词溯源[J];语言科学;2009年04期
9 陈昌来;朱峰;;“除”类介词及“除”类介词框架的产生和发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詹为群;;“从来”和“从来”句[J];语言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为光;;“所谓”的功能及主观化[J];当代修辞学;2011年05期
2 刘晓芬;;“所谓”的主观化历程及其功能扩展[J];文学教育(上);2012年03期
3 张罗平;;影像中的环境因素:客体的主观化[J];人像摄影;2011年05期
4 李龙海;论西方认识论的主观化倾向[J];学习与探索;2002年04期
5 刘峰;主观化、新颖化、形象化:手机颜色命名的特点[J];修辞学习;2005年05期
6 姚占龙;;“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7 骆美婵;;主谓插入语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2期
8 高顺全;;“都”、“也”、“又”主观化用法的异同[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陈秋娜;;汉语主观化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周静;徐李洁;;国内主观化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逯建;;论经济学的主观化及其历史意义[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章望婧;;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你说”的主观化及相关问题[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石必胜;;专利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的障碍及对策[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何碧;“去意义化”的意义[N];中国摄影报;2012年
2 王冬斌;与人分享不如自己消化[N];中国摄影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岚;李清照诗词英译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陈曦;英汉条件句的历时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小晋;英语否定转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钱盼;“不仅是P,而是Q”句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章莉;现代汉语“NP_1尽是NP_2”句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周梦琼;主观化与英语时态非指称用法[D];湖南大学;2016年
7 王秀芬;主观化的功能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凌剑春;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观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9 段丽;汉语系词“是”的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邱玲;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13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1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