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视域中的马丁适用语言学

发布时间:2018-09-03 06:19
【摘要】:巴赫金站在哲学的高度考察语言,以其对世界独特的哲学认识和超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方面论证语言的符号学本质,另一方面阐释并确立对话主义的语言哲学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马丁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将语境看作社会符号,视其为意义系统。他认为,社会语境系统附生于语言系统之上,由语言系统来实现。同时,马丁评价系统的介入子系统也是巴赫金对话性语言哲学观的具体体现。本文尝试从符号学与超语言学两个视角,将马丁适用语言学理论置于巴赫金的语言哲学思想视域中,着重阐释马丁系统体现、传承与发展语言的社会符号本质与对话性理论的方式。
[Abstract]:On the one hand, Bakhtin examines language from the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With his unique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hyperlinguistics, he demonstrates the semiotic nature of language on the one hand, and interprets and establishe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dialogism on the o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miotics, Martin, a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 regards context as a social symbol and regards it as a system of meaning. He believes that the social context system is attached to the language system and implemented by the languag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vention subsystem of Martin evaluation system is also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Bakhtin's dialogical linguistic philosoph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ut Martin's theo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the perspective of Bakhtin's philosophy of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miotics and hyperlinguistics, with emphasis on the systematic embodiment of Martin.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social symbol essence of language and the way of dialogue theor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基于语料库的食品专门用途英语的语料分析与应用研究”(12YS077)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项目“作为社会过程的法律语篇——语篇语义学视角”(13TS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华柱;巴赫金语言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对传统语言哲学的批判[J];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曾军;“复调”和“狂欢化”——巴赫金的“超技术(语言)”批评及其在巴赫金文论思想体系中的地位[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刘涵之;巴赫金超语言思想刍议[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白臻贤;;论巴赫金对符号学的贡献[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满文静;;巴赫金语言哲学的核心——对话主义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朱凌明;;语言与世界——巴赫金“杂语”的世界性[J];大众文艺;2010年20期

7 王永祥;潘新宁;;对话性:巴赫金超语言学的理论核心[J];当代修辞学;2012年03期

8 田延;;论巴赫金与罗曼·雅各布逊语言观的异同[J];文学界(理论版);2013年01期

9 王加兴;巴赫金言谈理论阐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刘冶琼;;论巴赫金的话语符号及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J];青春岁月;2013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齐效斌;;巴赫金符号学思想初探[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刘晗;;双重批判与反思中的理论建构——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三军;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2 武耀博;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与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杨东平;巴赫金表述理论初探[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19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19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3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