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认知语法框架下的主观化和语法化

发布时间:2018-09-06 13:09
【摘要】:文献中存在多个版本的"主观化"概念。认知语法视角的主观化本质上是相关关系的去时间化,先后涉及两个过程:主语控制的小句关系的去时间化和概念化主体控制的认知参照点关系的去时间化。汉语动词"要"语法化为助词,再从助词语法化为连词就是这两个过程的具体体现。认知语法的"主观化"与Traugott的主观化是互补的,不应混淆,也不应强行融合。
[Abstract]:There are many versions of the concept of "subjectivization" in the literature. The subjectiviz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 perspective is essentially the dechroniz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relation, which involves two processes: the dechronization of the clause relation controlled by the subject and the dechronization of the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relation controlled by the conceptualized subject. The gramma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verb "Yu" into the auxiliary word, and then from the auxiliary word to the conjunction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se two processes. The "subjectiviz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 and the subjectivization of Traugott are complementary and should not be confused or merged by forc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5ZDB099) 重庆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英汉小句结构的认知类型学研究”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13SKB02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创新团队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SWU150938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为光;;“所谓”的功能及主观化[J];当代修辞学;2011年05期

2 刘晓芬;;“所谓”的主观化历程及其功能扩展[J];文学教育(上);2012年03期

3 刘峰;主观化、新颖化、形象化:手机颜色命名的特点[J];修辞学习;2005年05期

4 姚占龙;;“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5 骆美婵;;主谓插入语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2期

6 高顺全;;“都”、“也”、“又”主观化用法的异同[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陈秋娜;;汉语主观化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周静;徐李洁;;国内主观化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张云秋;王悦婷;;汉语儿童主观化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语文;2011年05期

10 范振强;;“不由得”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章望婧;;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你说”的主观化及相关问题[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曦;英汉条件句的历时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钱盼;“不仅是P,,而是Q”句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章莉;现代汉语“NP_1尽是NP_2”句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秀芬;主观化的功能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凌剑春;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观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6 段丽;汉语系词“是”的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邱玲;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D];湖南大学;2010年

8 郭思华;插入语“据说”的语法化与主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俐;英汉时间连词的主观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余乐;“按说”的语法化和主观化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26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26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b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