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名号的情感表达
[Abstract]:Traditional names express respect and contempt, humility and banter, in addition to expressing closeness. In the name-name structure, respect and disparaging terms are opposites, respect and close components are complementary.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emotional expression are not only in time, but also in society and language.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文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D12XZW17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明洁;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分类标准与功能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2 吉常宏;口头称谓和书面称谓——正确使用称谓词之四[J];语文建设;2001年06期
3 齐沪扬,朱琴琴;上海市徐汇区大中小学生称谓语使用情况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惠荣;;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2 冯尔康;;略述清代宗族与族人丧礼[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3 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4 赵崔莉;;明清女性的职业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赵国号;;明清农民迁业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解伟莉;;从称谓语的语用差别透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7 杨宗红;;五通神祟女故事谫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8 戴云;网络称谓词的表现形式与规范评析[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9 马天娇;;大学生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10 李正娜,李文珠;青少年称谓语性别比较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丽艳;;“N+们”与其他表多数语法形式之区别[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包国滔;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8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9 张星;明清时期岭南笔记医学史料的发掘收集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沙梅真;敦煌本《类林》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信兵;《官场现形记》与《沧浪之水》社会称呼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娱;事件性临时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苑香红;《大染坊》称谓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王云辉;《四世同堂》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晓莉;汉语新称谓语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桂枝;汉语称呼语的顺应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李秋菊;现代汉语自称形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玉虎;德汉称呼语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祝瑞;留学生使用汉语招呼语的语用失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英玲;论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1期
2 陈建民;现代汉语称谓的缺环与泛化问题[J];汉语学习;1990年01期
3 崔山;谈汉语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J];汉语学习;1990年01期
4 陈月明;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以及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1990年05期
5 刘大为;言语行为与言说动词句[J];汉语学习;1991年06期
6 李明洁;称呼语的运用规则和协调理论[J];汉语学习;1996年04期
7 吴玉璋;语言中的“爸爸”和“妈妈”——语言的普遍现象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8 吴慧颖;建国以来拟亲属称呼的变化[J];语文建设;1992年12期
9 ;陌生人交际的礼貌称谓[J];语文建设;1996年06期
10 李明洁;称呼语的社会阶层分析规则[J];语文建设;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2233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3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