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OV”式固定短语“家来”、“家去”的成因与方言遗留

发布时间:2018-09-09 17:16
【摘要】:在近代汉语语料和现代方言中常用"家来"、"家去"这一固定短语。从汉语史角度来看,"家来"、"家去"成为固定短语的原因有四:一是韵律原因;二是"家"语义的明确性;三是"家"与结果补语"去"、"来"的认知距离起了作用;四是"来"、"去"、"家来"和"家去"较高的使用频率。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corpus and modern dialects, the fixed phrases "home come" and "home go" are commonly u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history, there are four reasons why "home comes" and "home go" become fixed phrases: the first is the prosodic reason, the second is the clarity of the semantic meaning of "home", the third is the cognitive distance between "home" and the resultant complement "go" and "come"; Fourth, "come", "go", "home come" and "home go" higher frequenc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编号:10&ZD117)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金光;;从《醒世姻缘传》看“家去”如何成词[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徐望驾;;《说文解字》注释语言常用词的语料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丁凌云;;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宣恒大;;现代汉语“名词+名词”歧义格式及其理解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周薇;朱乐红;罗炜;;汉语语序的“顺序象似性”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费晓丹;;“绝”的语义发展和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8 周伊;;量词“条”与“根”的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姜海艳;;事物,行为,性质三大词类范畴的同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赵斌;吴志云;;量词“张”对名词选择的范畴化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宗守云;;范畴化理论与四个世界理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季竞;;构式“VPt+QM+NP”中数量成分的多角度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5 周筱娟;;《诗经》“者”字略考[A];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瑶;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的《红楼梦》歇后语认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钟海英;叙事时距和时序艺术化操作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句探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孙兴锐;现代汉语“上”类方位词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蔡雅思;“N_1(的)N_2”构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黎;;宁国方言里的“处所宾语+去”格式[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董秀芳;论句法结构的词汇化[J];语言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世群;;“把OV过”句式的制约因素及成活条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8期

2 王迪;;在意义、结构、功能中分析“把OV在L”句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3 黄德宽;;甲骨文“(S)S繭V”句式探踪[J];语言研究;1988年01期

4 肖娅曼;;OV式与汉语的一种指称性语法手段[J];汉语学习;2007年05期

5 高琴;王宏力;李洋;;“把OV在L”的语义特征分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云南 王德朝 何一华;OV蓄电池的修复[N];电子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军龙;《斐多》与《斐德罗》中的“φαpμακov”及苏格拉底问题[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33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33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b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