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对非宾格假设理论内涵和意义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8-09-10 19:18
【摘要】:文章试图对非宾格假设的理论内涵和意义进行再度解读和认识。主要观点包括:1)动作和状态的对立是区分动词非作格、非宾格属性的语义基础,也是两类动词各次类共有的语义特点。2)不及物动词在非宾格、非作格属性上表现出普遍的不确定性,不可能也不应该在词汇层面上区分两类动词。3)从本质上讲,非宾格假设反映的是动词语义及句法表现之间的一致性,其理论意义正在于借助非宾格现象在语义和句法间架起一座桥梁。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interpret and understand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on-objective hypothesis. The main points of view include: 1) the opposition between action and state is the semantic basis of distinguishing the attribute of verb from that of non-object, and it is also the semantic feature common to each category of two kinds of verbs. 2) intransitive verbs are in unobjectibles. It is not possible and should not distinguish two kinds of verbs from the lexical level. (3) in essence, the unobjective hypothesis reflect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expressions of verbs. It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lies in building a bridge between semantics and syntax with the help of non-object phenomenon.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谓词的非宾格性及其句法表现”(11YJA740094)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敬敏,刘焱;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J];汉语学习;2002年05期

2 刘艳茹;;句法与语义接口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王红旗;;名称名词的句法表现[J];对外汉语研究;2005年00期

4 于善志;;最简方案视角下的不可解特征及其句法操作[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滟;;话题链的句法-话语界面研究——汉语话语导向类型特征的一个表现[J];现代外语;2012年02期

6 周慧先;试析信息焦点及其句法表现手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6期

7 刘顺;一价名词及其句法表现形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杨永忠;;“的”的句法地位及相关理论问题[J];汉语学报;2008年03期

9 谢晓明;王宇波;;管控动宾超常搭配的若干句法因素[J];语文研究;2009年02期

10 王珏;汉语生命范畴及其词汇、词法、句法表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红旗;;也谈类指(提要)[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高迎泽;张瑾;;命题、语用与动词句法表现的多样性[A];2007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刁世兰;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琛欣;《韩非子》工具格的句法表现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2 朱佳蕾;形态句法界面:汉语动名复合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韩婷;钢琴教学中“音乐句法”的培养[D];天津音乐学院;2013年

4 赵国军;从句法偏移看主观性对句法的介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晋;英汉给予类动词的概念化特点和句法表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蕾;“是……的”句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分析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邵灵琳;论汉语“小夸张”[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静;“V起”的句法、语义及语法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王丁丁;正阳方言语气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10 鲁娜;副词“倒”的多角度考察[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35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35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b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