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试论上古汉语中由“之”引导的预指性主从句

发布时间:2018-09-11 09:37
【摘要】:在上古汉语中,当指示词"之"既充当主句中动词的宾语,同时又预示后面的从句所要表达的信息时,这种句子便是预指性主从句,预指性主从句是上古汉语主从句的一种重要类型。虽然预指性主从句中的"之"字具备了向引导宾语从句的标补词的方向发展的句法条件,但由于预指代词"之"字没有真正扩展到动态的命题句或事件句中,这极大地制约了它的虚化进程,导致它一直保留着较为明显的指代性,因而它向标补词演变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并未完成。
[Abstract]:In ancient Chinese, when the deixis "Zhi" serves as the object of the verb in the main sente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indicates the information to be expressed in the following clause, the sentence is a predicate clause. Preindicative subject clause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subject clause in ancient Chinese. Although the word "Zhi" in the predicate subject clause has the syntactic conditions to develop towards the target complement of the leading object clause, the word "Zhi" does not really extend to the dynamic propositional sentence or event sentence. This greatly restricts its empty process, which leads to its obvious anaphora, so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its evolution into symbol and complement words has not been completed in fac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YY08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C740057) 复旦大学自主科研项目 复旦大学“卓学计划”科研经费等资助
【分类号】:H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梁银峰;;论上古汉语的指示代词在不同语体中的指示性[J];当代修辞学;2012年01期

2 黄盛璋;;先秦古汉语指示词研究[J];语言研究;1983年02期

3 卢英顺;;“这样吧”的话语标记功能[J];当代修辞学;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徐江胜;;试论古汉语句子的焦点和焦点的凸显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陶智;刘胜;;论古汉语中反身代词的转指用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高华;;汉语里的“话题问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张孝荣;;汉语话题结构及其优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周文娟;;《新编五代史平话》中的结构助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高敏;;安徽芜湖方言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9 李丹;;“很+名”组合的新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10 刘晓梅;从《孟子》看“夫”的语法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范登脉;;《大医精诚》校读札记[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季竞;;构式“VPt+QM+NP”中数量成分的多角度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7 柴秀敏;;论《诗经》疑问句的疑问表达手段[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五辑)[C];2008年

8 朝格吉乐玛;;蒙古语和汉语形容词对比研究[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5年第1期(总第26期)[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邬述法;《九章算术》虚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丽艳;《左传》与《世说新语》位移动词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克宁;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杨丽敏;反义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蔡雅思;“N_1(的)N_2”构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陈丹丹;《朱子语类辑略》中“来”的用法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春明;话语标记语的识别及其语用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李胜梅;晏梨花;;“说句玩笑话”“开个玩笑”及相关语篇现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姚振武;上古汉语第三身范畴的表达及相关问题[J];古汉语研究;2001年04期

4 梁银峰;;古汉语中的标补词“夫”初探[J];古汉语研究;2011年02期

5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年04期

6 卢英顺;;“吧”的语法意义再探[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3期

7 李宗江;;关于话语标记来源研究的两点看法——从“我说”类话语标记的来源说起[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2期

8 王扬;话语标记的认知语用诠释[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高增霞;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完了”[J];语文研究;2004年04期

10 刘丽艳;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不是”[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许余龙;汉语主从句间的回指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2 赵盛利;;辩析满语的多种复句[J];满语研究;1989年02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2236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36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3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