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西班牙语动词转义中隐喻现象的学习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中值得思考的八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年
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西班牙语动词转义中隐喻现象的学习
费璐
【摘要】:西班牙语动词的学习一直是炙手可热的话题。其中,尤其是动词的意义的学习,更是备受重视。究其原因,一是源于动词本身的意义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二是由于动词的意义在西班牙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西班牙语动词的意义包括本义和转义两种。本义一般是直观而简单的,而转义则相对复杂而抽象,学习起来相对困难。因为在转义本身的表达中,往往使用了隐喻、转喻等手法。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结合隐喻在西班牙语动词转义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中国学生在西班牙语动词隐喻意义上的学习现状,为中国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的理论支持来源于现代认知语言学。即站在认识的角度上,同时结合平时收集的学生作文素材或者口语素材,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新兴崛起的语言学派别。由于各路语言学家的参与,各种语言学理论更是日新月异。但本文主要采用的是认知语言学的认可程度较高的理论:范畴化理论和隐喻理论。 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脑为了充分认识客观世界,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思考、储存信息和记忆信息。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范畴化的过程。认知范畴即认知概念。他们被储存在大脑中,对外表现就是词义。在范畴理论中,本文重点选用的是原型理论。原型是所有事物在一个认知范畴内得以定位的基础。原型将概念和意象连接起来,是词义理解中的重要一环。这一块内容将在第一章中具体陈述。 此外,根据本文的主题,,隐喻理论是必不可少的。隐喻理论的创新是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学界的极大贡献。本文在第二章中,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新理解:隐喻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隐喻。此外,还介绍了隐喻的相似性本质,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模式,三种类型以及隐喻在西班牙语动词转义中的重要作用和表现形式。 本文的第三章是对当下中国学生在西班牙语动词隐喻意义学习中的现状的展现以及原因的分析。根据平时收集的学生作文素材或者口语素材中出现的错误,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两大原因:不同的文化而造成了不同的认知;动词的家族相似性而引起的词义混淆。 在此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在第四章中,本文提出三个全新的学习方法。它们是以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西班牙语中隐喻模版;利用原型理论中的家族相似性对单词的全新理解;善用翻译法来加强记忆。这三个方法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希望在平时的西班牙语单词的隐喻意义学习中,这三个方法可以被综合使用,使西班牙语动词隐喻意义的学习更加有效而快速。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叶,赵应吉;句法象似性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葛婷;“X上”和“X里”的认知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寅;认知语言学中值得思考的八个问题[J];外语研究;2005年04期
4 张辉,祝良;认知语言学概述[J];外语研究;1999年02期
5 邹智勇;语义范畴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外语学刊;2000年03期
6 彭玉海;;论动词转义的题元结构变异机制——动词语义的认知转喻研究[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7 彭玉海;动词语义结构的隐喻机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9 吴世雄,陈维振;论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10 文旭;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忞;;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词义扩大与缩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邓克凤;;英语一词多义的认知解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孙婷;刘丙桥;;愤怒情感背后的隐喻文化认知因素——英汉谚语中的愤怒情感隐喻的异同及其文化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4 丁梅;王斌;;从情感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角度研究诗人的创造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5 黄兴国;白延平;;距离象似性与话语礼貌的顺应性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马宏伟;;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7 蔡婷婷;;词汇象似性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8 吴娟;;当前认知科学背景下幽默言语理论研究述评[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张晟;;从语用象似性看柳永爱情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10 赵芳;;英汉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邱文生;;文化词语翻译的意象构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姚文勇;;基于类典型理论的词语翻译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牟云峰;;感觉类形容词的词义演变——从自身感觉到认知世界[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应学凤;;国内象似性研究动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穆幸梅;;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英语词汇教学[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4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5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刘清平;“里”、“里面(头、边)”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美;球赛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卢淑玲;从象似性角度看诗歌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璐;中英愤怒表达的认知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龚晶晶;“比N还N”格式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汪玲玲;包含数目词的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模糊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汤丹;文学语篇中的象似性与连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兴锐;现代汉语“上”类方位词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铁平;论人脑同电脑的“思维”、自然语言同电脑“语言”的区别[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2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3 胡壮麟;美国功能语言学家Givón的研究现状[J];国外语言学;1996年04期
4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5 吴世雄;论从认知角度研究模糊语言的重要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汪维辉;方位词“里”考源[J];古汉语研究;1999年02期
7 陈满华;“机构名词+里/上”结构刍议[J];汉语学习;1995年03期
8 张辉,王少琳;认知语义学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任绍曾;语法与词汇——语法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10 彭玉海;题元与俄语语义理论[J];外语学刊;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鹏飞;2002年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语言研究;2002年03期
2 乌乌;2002年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民族语文;2002年04期
3 李炳泽;;2002年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4 阿布力克木·阿布来提;;语言和语言学的社会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文旭;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6 吴云芳;;语言学研究手段现代化问题学术研讨会[J];外语电化教学;2006年02期
7 伍铁平;;认真钻研语言学、维护语言现代化成果的斗士潘钧[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聂鑫琳;;认知语言学概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9 陈雪雪;;浅析翻译研究的语言学理论期[J];社科纵横;2007年01期
10 王晋军;;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域[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彦斌;;民俗语言学(增订版)[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2 彭建武;;连通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对比研究[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3 王巧珍;;易懂与难懂语言学论文原因之探——以近五年(2001-2005)Applied Linguistics期刊论文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孟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李尔钢;;辞典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7 雍和明;;现代语言学对双语词典编纂的启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程晓堂;;外语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语言学视角[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周洪波;;他深深地迷恋着语言学——读王希杰《这就是汉语》[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10 薛恩奎;;电子化词典释义的语言学探索[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金福;[N];光明日报;2004年
2 吴明华;[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王德春;[N];文汇报;2008年
4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光辉 王媛媛;[N];楚雄日报(汉);2005年
6 尹洪波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石锋 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红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蔡长虹 商务印书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朱俊玄;[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婷婷;语料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健;艺术语言学意象原理及其应用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玉;语言学学术专著前言的体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秀艳;试论跨文化交际学的语言学研究路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世利;颜之推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丽丽;汉语“足”类人体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龚潇;[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贾悦秋;基于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吴颖;从朱镕基讲话看领导讲话的语言学策略[D];鲁东大学;2012年
9 姜风华;论外语教育语言学的学科特性和理论模式[D];聊城大学;2006年
10 孙芙蓉;英汉语言学专著自序语篇的宏观结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中值得思考的八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