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表主观评价的“一个X,Y”构式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基金】:上海市重点学科(三期)汉语言文字学(项目编号:S30402)资助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2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年02期
3 曹秀玲;;“一(量)名”主语句的语义和语用分析[J];汉语学报;2005年02期
4 周一民;;名词化标记“一个”构句考察[J];汉语学习;2006年02期
5 张则顺;丁崇明;;“NP+一个”格式[J];汉语学习;2009年02期
6 刘春光;;“限定成分+NP”结构的语序特点和可及性研究[J];汉语学习;2014年01期
7 宗守云;张素玲;;社会固有模式对构式的影响——以“放着NP不VP”为例[J];汉语学报;2014年03期
8 张伯江;李珍明;;“是NP”和“是(一)个NP”[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9 唐雪凝;;试析“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结构[J];齐鲁学刊;2013年02期
10 任鹰;;“个”的主观赋量功能及其语义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鞠红;;低调陈述:基于隐喻及转喻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贺学勤;;X-able形容词的主客观性及其语义分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郭平;;关于言语交际中经济原则的理论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张欢雨;;基于评价理论的朝核问题英语新闻报道的态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王仕平;;《初刻拍案惊奇》带助词的述补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姚婷;;衔接语“看起来”的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立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超女粉丝团名称和成员身份认同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英哲;陆俭明;;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次序[J];国外语言学;1983年03期
2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3 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4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5 宗守云;;“一量名”和“X量名”的差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曹广顺;说助词“个”[J];古汉语研究;1994年04期
7 曹秀玲;;“一(量)名”主语句的语义和语用分析[J];汉语学报;2005年02期
8 游汝杰;补语的标志“个”和“得”[J];汉语学习;1983年03期
9 邵敬敏;“动+个+形/动”结构分析——兼与游汝杰同志商榷[J];汉语学习;1984年02期
10 祝克懿;析“动+个+形/动”结构中的“个”[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蕾;;论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规关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2 徐盛桓;含意运用与常规关系意识[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3期
3 刘沛;;从常规关系视角看隐喻[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4 吕玉珍;常规关系意识与语言能力培养[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陈思本,夏伟蓉;论常规关系与隐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刘小妮;胡春华;;前景化现象和常规关系[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汤丹;;常规关系与幽默话语的认知特点[J];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李丽珍;;翻译中的归化、异化与常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刘景霞;;常规关系与话语含意理解[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钟百超;论常规关系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熊新利;“常规关系理论”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玲;基于常规关系的动物隐喻认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3 赵家武;常规关系在翻译中的语用转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娟;汉语叙事篇章间接回指释义的语用认知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77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7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