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使成结构的发展及其类型学解释

发布时间:2018-10-17 22:18
【摘要】:使成结构的产生与发展是汉语语法学界一直关心的话题,但对于使成结构整体发展的动因与机制的讨论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对中古时期隔开式使成结构的盛行与消亡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借鉴语言类型学的理论成果,对汉语几种使成结构的演变进行解释。在多数语言中,使成形态与使成意义的直接性密切相关,越是接近于词汇型使成越适用于直接使成;越是接近于分析型使成越适用于间接使成。而汉语史上出现的几种使成结构不符合这些规律,因此在与其他使成结构的竞争中被淘汰。
[Abstract]: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 has been a topic of concern in the Chinese grammar circles, 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discussion on the motiva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 as a whole. In particular, the prevalence and extinction of separated structures in the Middle Ancient period need to be further explor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ypolog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evolution of several types of structures in Chinese. In most languages, formative 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rectness of meaning. The closer it is to lexical formalism, the more suitable it is to direct effect; the closer it is to analytical formalism, the more applicable to indirect making is. Howev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everal kinds of formative structures do not conform to these laws, so they are eliminated in the competition with other resultant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庆北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宋绍年;汉语结果补语式的起源再探讨[J];古汉语研究;1994年02期

2 梅祖麟;;上古汉语动词浊清别义的来源——再论原始汉藏语~*s-前缀的使动化构词功用[J];民族语文;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晓杰;;从《聊斋俚曲集》看汉语动词拷贝句式的产生年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饶宏泉;;量词的性质和数量表达的核心——语序类型学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田启涛;;对上古汉语“NP+为+NP”句型中“为”字的再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左梁;;《世说新语》个体量词的语法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5 谢晶;;“汉语语法化”机制综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6 李虹;;从短语sweet september来看传统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差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7 唐瑗彬;孙中会;;试析“把/将”字句在处置义上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8 时昌桂;;介词“替”的用法及虚化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力量;肖应平;;“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10 葛佳才;;《太平经》副词拾诂[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路遥;;现代汉语动态助词“过”的空间认知探索[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4 朝格吉乐玛;;蒙古语和汉语形容词对比研究[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5年第1期(总第26期)[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X/;《春秋公羊传》词_Y、语法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万曼璐;《华阳国志》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文思;跨语言视角的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孔燕;《封神演义》处所介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伟业;《战国策》连动结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宪华;《醒世姻缘传》存在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2 萧璋;论连动式和兼语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6年00期

3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4 黄布凡;;古藏语动词的形态[J];民族语文;1981年03期

5 戴庆厦;;阿昌语的清鼻音[J];民族语文;1985年02期

6 孙宏开;论藏缅语动词的使动语法范畴[J];民族语文;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家煊;;语言类型学的眼光[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3期

2 董凤姣;;语言类型学研究方法初探[J];才智;2010年26期

3 林忠;;《牛津语言类型学手册》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5期

4 刘丹青;;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5 金立鑫;;语言类型学——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陈勇;;А.Е. Кибрик的语言类型学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7年04期

7 郭中;;语言类型学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优势”与“和谐”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张建;;中国语言类型学工作坊和国际语言类型学会第九届双年会在香港大学举行[J];中国语文;2011年05期

9 С.Д.Кацнельсон;郭谷兮;;亚当·斯密的语言类型学观念[J];国外语言学;1986年02期

10 伍铁平;不同语言的味觉词和温度词对客观现实的不同切分——语言类型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勇;;论语言类型学研究中的解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翠;俄语语序的语言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曲辰;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和法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舒欣如;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韩名词下位范畴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刘宇;古今方位表达方式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吴素华;汉泰语修饰语的类型学研究及教学策略[D];厦门大学;2014年

4 杨新亮;汉英定语静动态的对比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78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78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e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