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的共时性质与使用特点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synchronic plane, "once" is a multifunctional common word, often used as conjunctions, sometimes as adverbs, and occasionally as atypical nouns. Before the predicate of the realistic complex sentence and the non-realistic object clause, it is time adverb; before the predicate or subject of the hypothetical / conditional clause, the semantic meaning is equivalent to "if" or "as long as", most of them are hypothetical conjunctions, and a few are sufficient conditional conjunctions. Sometimes there are adverbs, conjunctions and nouns. The substitution of "once" and "if" requires certain semantic pragmatic conditions, and "once" is a conjunct that only indicates the possible hypothetical conditional relationship.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句子的非现实情态研究”(项目编号:13BYY1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研究”(项目编号:12YJA740108)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表达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12BYY017)资助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雪平;;“如果”类假设连词的语义功能与语用分布[J];汉语学习;2014年01期
2 彭小川;杨江;;说“一旦”[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3 张雪平;;“一旦”与“万一”[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2期
4 田然;;话语结构中“X,一旦Y(就)Z”格式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杨瑾钰;;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张丽;;试论格式“非……不可”及相关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张明友;;“已经”语法意义新探——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发的思考与探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李慧;;解析语气副词“毕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9 邓凤灵;;河南商水话中的时间频率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刘欣;刘荣;;“毫”和“丝毫”的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昝红英;张坤丽;柴玉梅;俞士汶;;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吴云鹏;昝红英;;基于错误驱动的现代汉语方位词用法规则的自动更新[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买志玉;赵丹;昝红英;张坤丽;;基于例句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方位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周丽娟;张坤丽;袁应成;昝红英;;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连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文;;“历来”与“向来”的比较研究——从句法及对语体、文体的选择谈[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8 邱晨;;安阳市区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9 沈冰;;试析语气副词“并”的语义与语用[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10 钱爱琴;;中日N!言姙における指示奮の妽定、体系について[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进;;“一旦”的词汇化、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张学成;“只要A,就B”的句法、语义、语用的制约关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张雪平;;“假定”的语法化[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4 王春辉;;“假设性等级”与汉语条件句[J];汉语学报;2010年04期
5 邓瑶;;“万一”的功能差异及其演变动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古川裕;;关于“要”类词的认知解释——论“要”由动词到连词的语法化途径[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7 彭小川;杨江;;说“一旦”[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8 张雪平;;“万一”的语篇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1期
9 饶春;潘玉华;;“一旦”的语法化考察[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陈国华;英汉假设条件句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水贵;试论名词性复合词的意义建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王晓娜;符号序列空间共存性与时间相继性的兼容——关于名词性并列句叙述性实现机制之探讨[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3 刘景霞;;英语名词性照应及其在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杜国英;徐红;;文学翻译视野中的名词性隐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胡芳;;英汉语篇中的名词性间接回指及其认知推理——以新闻语篇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6 刘延新;“大N”结构简析[J];沈阳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7 胡剑波;;试论名词性尊称的变异用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5期
8 李丹;;现代俄语中名词性的分析化趋势的发展[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彭家玉;浅论名词性从句的约缩转换[J];郧阳师专学报;1992年03期
10 张茹;刘景霞;;名词性照应在文学语篇中的衔接和连贯功能——文本分析《傲慢与偏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宏蕾;郭志立;;基于模型组合训练机制的特定领域名词性实体识别[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2 赵艳;;名词性从句高考考点透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3 郑声滔;;英语动名词的名词性逻辑主语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栋臣;;介词“关于”与转发性公文标题的拟制[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慧英;关于“荫”的读音(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2 王一民;“排忧解难”中的“难”怎么读?[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3 邵敬敏;乔太守乱点鸳鸯谱[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周立军 李冲;“由于”兼属介词和连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畅;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文峰;名词性非主谓小句在事务语体和艺术语体中的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高芳芳;韩中名词性前缀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3 杨怏;英语中名词性间接回指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关天尧;新词语中动、名词性反义词语聚合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王姗姗;作为体言的名词性修饰语的副词[D];吉林大学;2005年
6 郎s,
本文编号:2287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8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