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早为之所”中“所”的训释问题
[Abstract]:Fu Jinbi and Mou Weizhen, in the Annot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of Wang Li, thought that "where is better than early" should be taught as "appropriat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Xiezheng X" in Zuo Zhuan, we have determined that the "place"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place, place", and the training should be "appropriat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梧州学院文法学院;
【分类号】:H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文运;;“为之X”句式探略[J];汉字文化;1997年01期
2 杨辉映;;关于“为+之+X”结构的探讨[J];荆州师专学报;199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峨;;论檄与移、露布、难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2 宁赫,孙琳;楚简《老子》否定副词“不”与“弗”的比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伟芳;《报任安书》对《报孙会宗》的影响[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肖从礼;;敦煌、居延汉简中的数词和数量表示法[J];敦煌学辑刊;2006年03期
5 周中明;试论姚鼐对统治者的离心倾向和对自我的热烈追求[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吴媛;;论《文心雕龙》对“露布”的误解[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刘丽静;;论否定副词“不”与“弗”的本质区别[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张景霓;《周易》中的句末语气词“也”[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王兵;;论《古文观止》编选者的散文观[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3期
10 王晴;;浅析《左传》中的否定词“毋”“勿”[J];才智;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满铭;;论辞章章法与逻辑思维[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平;陆游散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林新年;《祖堂集》动态助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许国萍;现代汉语差比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金花;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韩梅;唐宋词与唐宋文人日常生活[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朝彬;《荀子》说理方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祖阳;论《左传》文本中巫文化因子的文学意义[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3 曾强;蒙学读物《古文观止》语文教育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洪良;《檀弓》散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马静恒;《淮南子》介词“以”“于”“於”“乎”研究[D];新疆大学;2002年
6 姚庆保;《左传》及物动词作使动用考察[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谭代龙;《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高雅洁;今文《尚书》的特殊句式和关联词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郑敏惠;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罗立方;甲骨文否定副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贞干;杨伯峻《左传注》献疑(续)[J];怀化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2 许征;“所”字研究的几个问题[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本文编号:2341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4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