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不同性质汉语隐喻句认知加工的fMRI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5 14:41
【摘要】:有关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隐喻加工机制与一般言语理解相比是否具有独特性以及隐喻理解伴随的神经生理机制是否有其独特的模式?对此问题的回答需要对隐喻性质进行区分。常见的熟悉隐喻可进一步区分为词源性隐喻与引发性隐喻,其中词源性隐喻的隐喻义属于词语多个词义中的一个延伸义,而引发性隐喻则是将两个分属于不同概念领域的概念进行非字面的语义联结。词源性隐喻句和引发性隐喻句的理解包含了与一般语义句理解不同的加工内容。相比一般句,词源性隐喻句特异性地激活了与语义竞争相关的左侧颞中回、颞上回以及与加工深度有关的额下回,而引发性隐喻句则在左侧额下回有更多激活。隐喻的内在加工过程和神经机制并不单一,探讨隐喻理解与一般语义理解的异同需要考虑具体的隐喻性质。
[Abstract]:One of the core issues in metaphorical cognitive studies is whether the metaphorical processing mechanism is unique compared with general speech comprehension and whether there is a unique pattern of 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The answers to this question need to distinguish the metaphorical nature. Familiar metaphors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etymological metaphors and induced metaphors, in which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etymological metaphors belong to one of the extended meanings of multiple lexical meanings. Elicited metaphor is a non-literal semantic association of two concepts that belong to different conceptual domains. The comprehension of etymological metaphorical sentence and elicited metaphorical sentence contains different processing content from that of general semantic sentence. Etymological metaphorical sentences specifically activate the left middle temporal gyrus,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and subfrontal gyrus related to processing depth, while metaphorical sentences are more active in the left inferior frontal gyrus. The inherent processing process and neural mechanism of metaphor are not singl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specific metaphorical nature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and general semantic 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教育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影像科;复旦大学心理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4ZDB15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190014)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CYY023)
【分类号】:H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忠良;试论比喻句的逻辑基础[J];延边党校学报;1999年01期

2 ;《大海是你们的》[J];语文世界;2003年02期

3 刘菁,张必隐;本体和喻体在隐喻句理解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4 魏以达;在译与不译之间——试论明喻句中相似点的英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5 崔会先;;识别比喻句四法[J];教师博览;2006年04期

6 喻禾;;论比喻句中焦点的隐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9期

7 王世发;非比喻句中『像』的表意功能[J];语文世界;1996年09期

8 张广惠;如何辨识和比喻句近似的几种句子[J];语文世界;1998年11期

9 刘林;;比喻句的语义学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5期

10 刘国生;;从认知角度看英汉法律隐喻句生成机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纯;李斌;曲维光;陈小荷;;面向自动理解的汉语明喻句的可计算性考察[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喻禾;;论比喻句中的焦点标记词“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琼;邱冬梅;;《桂林山水》教案[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子长齐家湾中学 薛玉梅;英汉比喻句中的文化因素[N];延安日报;2011年

2 吕永海;《劝学》中比喻句的妙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金星;情绪与时空隐喻视角的相互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亚芳;面向计算的现代汉语明喻句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肖利兰;儿童比喻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谭美琴;汉泰语比喻句中动物词的不同文化内涵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黄敏;字面意义对中文隐喻句的理解有中介作用吗?[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玉莲;本体和喻体在中文隐喻句理解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7年

7 王梦媛;课例研究中教师PCK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邵昌红;关于隐喻对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5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35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4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