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鲁纳表征系统理论的外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foreign langu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Bruner's representation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explores a new teaching mode suitable for foreign language translation curriculum on the basis of web-based curriculum platform.
【作者单位】: 北京城市学院;
【基金】:北京城市学院2014-2015学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北京城市学院法语翻译课程创新模式研究”(编号JYC20150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璐;马颖;刘电芝;;儿童视空间表象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曹艳;;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波;;提高教师素质,顺应素质教育转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陆彩霞;;基于学生需要和兴趣的校本课程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何李来;;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刘文娜;;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顾明远;试论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创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毛祖桓;论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王恩文;渗透数学整体思想 提高学生数学素质[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8 王莉;;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初中数学教育的创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9 吴书新;;在技工学校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才智;2010年11期
10 郭文钦;;“90后”大学生的自我学生观及其教育寓义[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可;艺舟双辑:理性与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毕力格图;高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于海波;科学课程的文化阐释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文俊;高等教育制度功能的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晓平;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车军华;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葛岩;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周洁;不同材料下初中生心理旋转的性别差异[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艳;“发现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1年
6 夏秀明;探索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的具体措施[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娟;免费师范生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赵丹;皮亚杰儿童道德培育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傅静;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韩春芝;六年级学生数学表象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红;空间能力性别差异研究进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潘昱,沃建中,林崇德;13-18岁青少年表象能力的发展和脑电α波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4期
3 蔡华俭,杨治良;对三维心理旋转操作任务特性的效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2期
4 侯公林,缪小春,陈云舫,胡世红,徐微云;幼儿二维心理旋转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5 许燕,张厚粲;小学生空间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2期
6 蔡华俭,陈权;心理旋转能力的发展性及其与智力的相关性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7 林仲贤,张增慧,韩布新;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心理旋转能力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8 刘鸣;表象研究方法论[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9 丁峻;认知表象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1996年05期
10 方富熹;4—6岁儿童的客体运动表象的初步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8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敏;;试论传统翻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马成慧;;浅析法律翻译课程的法律文化社会化任务[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3 顾秀丽;;试析本科翻译课程动态素材的设置和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何宏伟;李健林;;素质教育观下的高职院校翻译课程模式探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年03期
5 林易;孙学涛;;为理工科学生开设英汉科技翻译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知识窗(教师版);2009年08期
6 李楠;;从市场需求的视角探析翻译课程的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2期
7 张百佳;导游翻译课程中的能力训练[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武光军;;翻译课程设计的理论体系与范式[J];中国翻译;2006年05期
9 霍盼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现代科学技术在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2期
10 胡瑾;;英汉语言符号的文化定位对本科翻译课程教学的启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良文;;俄文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试论大纲[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刘建华;;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定位问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白树勤 郝丽萍;大学英语教学应增设翻译课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郅丽丽;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测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施冰芸;从建构主义视角考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生翻译课程开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王峰;基于Mahara平台的翻译课程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实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郑洪成;交际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孔祥昊;[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46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4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