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侗语汉借词历史层次分析
[Abstract]:The borrowed words in Shidong Dong languag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modern, middle and ancient. Modern Han loanwords are borrowed from the southwestern mandarin of the local Chinese dialect. The tone of the loanwords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local dialects, and there is a phenomenon that two tone classes correspond to one tone class of Chinese. Whether or not the consonant is breathed to read freely. The tone of loan words in middle ancient Chinese corresponds strictly with four tones and eight tones in middle Chinese. In the aspect of consonant, we use no-breath sound to borrow the air-emitting sound of Chinese, use the erasure to borrow the Chinese erasure, and use the clear consonant to borrow the voiced consonant of Chinese, but keep the tone of the tone in a positive tone. On the vowel side, some words such as Ma Yun, Shi Dong language are borrowed by e, which may be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Middle Ancient Ma Jia rhyme. There is no obvious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tone of loan words and Chinese in the ancient Han Dynasty, and some loanwords have the trace of compound consonant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嘉兴学院文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40088)资助
【分类号】:H2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通银;徐岩辉;;新发现侗语单元音韵母[]及其变体的话语功能[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曾晓渝;;三江侗语中古汉语借词[J];民族语文;2006年04期
3 曾晓渝;论水语里的近、现代汉语借词[J];语言研究;2003年02期
4 潘悟云;“囡”所反映的吴语历史层次[J];语言研究;1995年01期
5 龙耀宏;侗语和阿眉斯语[J];贵州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谦琦;王艳红;;石洞侗语汉借词历史层次分析[J];语言科学;2017年03期
2 石修堂;;侗族琵琶歌中汉语词汇借用情况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12期
3 李秀华;;壮侗语族汉借词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年11期
4 石修堂;;侗语口语词汇层面汉化趋势——家庭电话会话个案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5 龙国贻;;释“妞”和“妮”[J];方言;2016年01期
6 毕谦琦;;侗汉上古关系词的语音特点[J];语言研究集刊;2015年02期
7 刘丹青;;语言库藏的裂变:吴语“许”的音义语法分化[J];语言学论丛;2015年01期
8 郑伟;;中古以后麻佳同韵的类型及其性质[J];中国语文;2015年03期
9 邱春安;;语音演变的研究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J];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02期
10 曾晓渝;;汉语侗台语接触类型及其变异机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静;;黄金镇仫佬语中古精章组汉借词的读音[J];民族语文;2006年01期
2 曾晓渝;牛顺心;;广西三江黄牌村六甲话音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3 蓝庆元;;拉珈语汉借词层次分析[J];民族语文;2005年06期
4 熊子瑜,林茂灿;“啊”的韵律特征及其话语交际功能[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5 蓝庆元;壮语中古汉语借词及汉越语与平话的关系[J];民族语文;2001年03期
6 李锦芳;茶洞语概况[J];民族语文;2001年01期
7 李连进;平话的历史[J];民族语文;2000年06期
8 蓝庆元;白土壮语中的汉语山摄对应词的历史层次[J];民族语文;2000年06期
9 陈宗林;三江侗语早期汉借词来源于六甲话考[J];民族语文;1999年05期
10 邢公畹;;关于汉语南岛语的发生学关系问题——L·沙加尔《汉语南岛语同源论》述评补证[J];民族语文;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林;;侗语方言土语间理解度调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龙景科;;汉、侗语名物策略及动因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张民;试较侗语和越语的渊源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03期
4 覃圣敏;广西壮侗语诸民族龙蛇观念的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0年06期
5 石林;;侗台语研究的新成果──《三江侗语》读后[J];民族语文;1993年06期
6 田铁;侗语、汉语词类用法浅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姜莉芳;新晃汉语中的侗语成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石林,黄勇;侗语的形态学特征[J];民族语文;2005年04期
9 曾晓渝;;三江侗语中古汉语借词[J];民族语文;2006年04期
10 付大林;;侗语发展的危机与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丽明;;汉字侗文与方块侗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江明生;保护侗语就是弘扬侗族文化[N];贵州民族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满香;侗语熟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小红;侗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2年
3 梁思娥;侗语量词音变的调查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4 王俊芳;车江侗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朱灵;广南侗语口头语篇记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晓铃;广南侗语词汇及其文化蕴涵记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梁英;下坎侗语口头叙事语篇的话题连续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罗莹;融水侗语歌谣的语言特征及其功能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桂兰;壮侗语和汉语东南方言特殊语法构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10 唐守奇;芷江汉语方言与芷江侗语的接触和相互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51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5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