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水源音“把”的意义和用法
[Abstract]:......
【作者单位】: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东江流域‘本地话’与客粤方言比较研究”(编号:11JDXM74001) 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项目“河源地区客家方言词汇研究”(编号:HYSK14Z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哨兵;;被动标记“让”的多角度考察[J];语言科学;2008年01期
2 何洪峰;试论汉语被动标记产生的语法动因[J];语言研究;2004年04期
3 邓永红;;湘南土话的被动标记和处置标记[J];汉语学报;2005年04期
4 耿言海;;论被动标记“吃”的语法化[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向柠;贝先明;;湖南武冈方言的被动标记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王振来;;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功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柳丹丹;;长沙话被动标记初探[J];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8 曾庆安;;新化方言被动标记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刘利红;;被动标记“被”、“叫”、“让”、“给”语法化程度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10 欧阳国亮;;湘南流峰土话被动标记补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迪;南城方言被动句及被动标记“着”“得”“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燕;宁国话中的被动标记及其虚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帆帆;侗台语被动标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陈健;汉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与贵阳方言被动标记“着”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5 李东明;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语法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苏艳飞;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洁曼;“见”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D];温州大学;2007年
8 滕小毛;麻阳话“着”字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9 杨芳;枞阳方言中的虚词“着”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59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5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