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语码转换分析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范琳;卢植;;双语语言产出过程中语码转换加工机制——从行为研究到神经认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年01期
2 郭熙;;华语规划论略[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3期
3 柯永红;;论马来西亚语言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4 徐大明;王晓梅;;全球华语社区说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洪丽芬;;华语与马来语的词汇交流——马来西亚文化融合的表现[J];东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6 洪丽芬;;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对华人的影响[J];八桂侨刊;2008年03期
7 洪丽芬;;试析马来西亚华人母语的转移现象[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01期
8 彭滨;论中英混合语码的类型及成因[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包梅荣;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陈海宏;文化接触对怒苏语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叶;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英语码混合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2 李晓娴;论方言教学电视节目《攀讲学堂》中的语码转换现象[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3 罗薇;从语码分析视角对《巴黎圣母院》进行符号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2年
4 闵世文;广州报刊语码混用现象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5 范文嫣;深圳特区河南移民的语码选择[D];暨南大学;2006年
6 向限;汉英语码使用变异[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63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6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