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保护论纲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重大项目“母语的地位和作用及和谐语言政策构建”(ZDA125-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俊军;;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评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述评[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2 范俊军;宫齐;胡鸿雁;;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民族语文;2006年03期
3 罗芳春;;语言濒危现象:文化生态学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徐雪林;;语言濒危小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5 王烈琴;;语言濒危与语言维护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卡米力江·阿不都克力木;;论语言濒危原因的几点思考[J];前沿;2012年24期
7 陈赛;;当语言死亡时,我们失去了什么?[J];晚报文萃;2009年22期
8 刘宝俊;;论语言的濒危和消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瞿继勇;;语言濒危的生态学观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尹洪山;;语言濒危现象的生态学思考[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苏剑;;语言立法与小语种语言保护:一个语言经济学的模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奇云;“语言生态”拉响“红色警报”[N];中国审计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刘慧;中国几十种语言濒危[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吴利琴;语言的“空间偏向”和语言生态[N];光明日报;2007年
4 记者 林小春;全球语言平均每月消失两种[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丁崇明;别关上文明与智慧的大门[N];人民日报;2011年
6 冗石;《濒危语言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熊彦清邋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李宇明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段晴;多元文明碰撞中语言的流变、认同与保护[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刘志基;用数字化救护濒危语种[N];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欧飒;行将消失的语言[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建飞;语言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郭友旭;语言权利和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艾萍;论语言安全与民族文化安全[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江溪泽;加拿大因纽特语言保护个案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吕敏;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民族身份认同和语言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海媛;新疆伊宁县撒拉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76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47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