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和语言:一个语言加工新理论》评介
[Abstract]:In the past 30 years, metonymy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linguistics,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showing a research trend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Cao Yanli's new book metonymy and language: a New Theory of language processing: a New Theory of language processing), published by Cao Yanli in 2015, is the fourteenth book in Routledge Studies in Linguistics series, which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angle metonymy research. The book not only expands the nature of metonym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onymy and metaphor, metonymy and pragmatic reasoning, but also creatively turns metaphorical theory into metaphorical theor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隐喻性范畴化的实现机制研究”(10BYY0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小佳;史宝辉;;转喻研究在中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徐盛桓;;转喻与分类逻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2期
3 何爱晶;;从修辞到认知:国内转喻研究综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2期
4 杨凤平;;原型理论框架下的转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庄冬伟;;转喻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6 王冬梅;;情感表达中的隐喻及转喻[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孙亚;;转喻的原型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吴淑琼;文旭;;《语法中的转喻和隐喻》评介[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9 姜占好;陶源;;逻辑转喻说略[J];外语研究;2010年05期
10 程琪龙;;转喻种种[J];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胡婷;;转喻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晋小涵;齐振海;;“脸、面”词语的转喻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李洁红;;论转喻和隐喻在前指替代中的差异[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王梦岚;;汉语中“火”的隐喻、转喻认知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孙志农;;论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9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道明;;借代与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丽亚;翻译亦是学术:读《转喻:从修辞格到虚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3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周福娟;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D];苏州大学;2009年
6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赵学德;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杨成虎;语法转喻的认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磊;转喻意义的语义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厉梅;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转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伟萌;“着”字构式的转喻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改平;呼和浩特方言中詈骂词的隐喻和转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宋义;基于语料库的汉英词“脚/foot”的认知隐转喻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丹蕾;汉语建筑类词语的语义及文化内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亚琦;“心”和“heart”认知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琪;双关语的言外转喻属性模式解读[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晶;英汉间接回指的转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张利;转喻的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19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519064.html